首页实用材料经验材料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交流材料
公文写作网

文档

37214

关注

50

好评

99.8%
DOCX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交流材料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交流材料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思想、观点...
阅读 31 下载 1 大小 16.27K 总页数 10 页 2023-05-04 分享
下载文档
/ 10
全屏查看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交流材料
还有 1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交流材料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思想、观点和知识的教育”。推进大中小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既是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一、大中小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内涵

1.一体化建设的主体。明确大中小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体,能够避免在教育活动中出现主体不明、责任推诿的现象,从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单一学段内部来看,学校承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职责的主体有很多。首先,教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第一主体,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其次,学校主要领导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调整布局,他们是否具备政治意识、教育意识和责任意识直接影响着一体化建设工作是否能走深走实。再次,学校各职能部门也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只有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司其职,才能够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效。概而言之,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活动。从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看,建设的关键在于避免各学段脱节、各自为战,促进各主体相互协作、彼此配合,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持续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学校在一体化建设中要打通校内外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政府部门要发挥牵头和组织功能,担当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主体责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中,不仅要发挥教育部门的作用,还要发挥多部门协同优势,为一体化建设保驾护航。另外,还要善用社会资源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社会主体的职能,推动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生动结合。

2.一体化建设的客体。教育客体是相对于教育主体而言的,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学生是一体化建设的应然客体,但一体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把握好主客体的相互转化关系。马克思表示,“无论是劳动的材料还是作为主体的人,都既是运动的结果,又是运动的出发点”。按照这一观点,客体和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是不断转化的,每个参与者同时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和客体性。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强化国家观念,激发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学生是一体化建设的应然客体。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和发挥客体的主体性并不矛盾,因为“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只是发挥作为具有主体性的客体的主体性作用”。考虑到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的教育客体具有认知基础、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实践能力的差别,所以要善于把握阶段性教育规律,构建科学的纵向教育引领机制。通过接力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并不断强化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育者自身也是被教育者,表现出教育主体的客体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理论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尚有诸多理论问题未达成一致,交叉学科研究还有待深入;在实践层面,只有少数高校率先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探索。例如,“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还没有统编教材,课程目前主要在民族高校开设;在基础教育阶段,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供初中使用)》(戢广南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于2022年投入使用;在学前教育阶段,相关教育工作缺少明确的制度依据。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现状来看,多数教育主体在概念把握、案例使用、理论基础、学科背景、教学经验等方面离理想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难以满足一体化建设需要。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学懂弄通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

3.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反映了所处的时代方位、所在的共同体发展进步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教育的根本任务来看,立德树人是大中小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因此,要通过一体化建设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纵向层层递进、横向密切配合,凸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育原则,进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要通过一体化建设,避免教育系统内部出现内容重复、拔苗助长、前后脱节、相互冲突等现象,对教育工作进行总体统筹、分步实施,使其发展符合客观规律。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是整体化与部分化、抽象化和具体化、一体化和阶段化的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兼顾学段教育目标相统一,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要求。大中小幼各个学段的教育目标是上述一体化目的的阶段性目标。具体而言,在幼儿教育阶段应注重引导幼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初步形成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基础。在小学教育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进一步引导学生知晓关于中华民族的基本常识,不断夯实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初步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初中教育阶段应注重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其真知真信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追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在高中教育阶段应注重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探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活动,使其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大学教育阶段应注重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史,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足见,要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育原则指导下,并遵照不同时期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规律,具体设定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

二、大中小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建设路径

加入VIP
1、范文虽好,仅供参阅,请不要照搬!!!
2、本文档共计 1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享受更多尊贵服务

内群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进内部大秘交流群

活动

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