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材料其他公文材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旁议
老笔头素材库

文档

30631

关注

34

好评

99.8%
DOCX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旁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旁议 时至今日,国家多个有关重要文件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提出了明确目标、具体要求及实施办法。总体来看,时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关注颇多、论述颇丰,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少年儿童教育这一社会广泛关注话题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拟从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
阅读 132 下载 44 大小 21.44K 总页数 0 页 2023-07-18 分享
下载文档
/ 0
全屏查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旁议
还有 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旁议

 

时至今日,国家多个有关重要文件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提出了明确目标、具体要求及实施办法。总体来看,时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关注颇多、论述颇丰,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少年儿童教育这一社会广泛关注话题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拟从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研习者的视角,根据自身体验与理解,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发表一点陋见。

一、目标须明确

 

中国自古就重视教育,对教育有着一整套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不可胜数的教学实践案例。钱穆先生曾言:中国文化, 是一向看重人文精神的。世界上任何一民族,没有把教育看得比中国更重。中国任何一源学术思想,莫不以教育哲学 为其最高的核心。中国任何一学者,几乎全是个教育家。尤其是儒家,尤其是孔子。……孔子和儒家,是最看重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文化教育的。他们创造了中国社会里士君子的教育。”[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但其目标很明确,就是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之问题,在此,我们提出培养少年君子的目标。君子这一概念,原本就属于儒家人格理想,具有广泛的社会美誉度和文化认同感,使人更容易在目标方向上产生聚焦效应。那么,具体该如何理解新时代的君子,并朝着这一方向来塑造我们的少年儿童呢?《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不妨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理解君子。我们认为, 君子是仁者、智者、勇者的三位一体,仁、智、勇兼备者方可为君子。

(一)仁者关乎本色,与品德有关

加入VIP
1、范文虽好,仅供参阅,请不要照搬!!!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享受更多尊贵服务

内群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进内部大秘交流群

活动

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