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门分类党建工作数字赋能社区高质量医养结合的场域矛盾与重整
笔杆子公文网

文档

18634

关注

22

好评

99.8%
DOCX

数字赋能社区高质量医养结合的场域矛盾与重整

【党课讲稿】数字赋能社区高质量医养结合的场域矛盾与重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0周岁及以上人口 26402 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 18.70%[1]。伴随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康养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积...
阅读 210 下载 29 大小 39.24K 总页数 0 页 2023-07-18 分享
下载文档
/ 0
全屏查看
数字赋能社区高质量医养结合的场域矛盾与重整
还有 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党课讲稿】数字赋能社区高质量医养结合的 场域矛盾与重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26402 万人,占总人口比例18.70%[1]。伴随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康养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指出,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2]

P10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3]

P139。医养结合成为党和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方略。未来我国老年人采用居家养老服务的比例将达到 90%[4]。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医养结合实践是在老人所在社区中展开的。社区成为医养结合养老高质量发展最重要 实践场域,打造高质量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是我国高质量医养结合得以实现的核 心环节。与此同时,《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卫老龄发〔201960 号)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支撑,充分利用现有健康、养老等信息平台, 打造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推动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信息共享、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5]。《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诚然,在健康中国与数字中国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行动策略已悄然嵌入社区医养结合的实践中,并成为

 

赋能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数字赋能必然会形塑出社区高质量医养结 合新的场域构型,同时,随着实践的展开会带来一系列场域矛盾,需要予以重整。

一、数字赋能社区高质量医养结合的场域构型

场域是由不同社会要素联系而成的,不同社会要素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都占有特定的位置,或者说社会不同要素通过占有不同位置而在场域中存在和发挥作用[6]

P347。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 型[7]P345。场域是一个充满了秩序与结构的实践空间,同时是一个动态性与生成性的实践空间。场域内新要素的嵌入,必然带来各要素之间位置与关系的变化,从而产生新的实践空间,并在实践空间中生成新的构型,此种构型是场域结构性与动态性的外化,更是场域与惯习互构过程的外化。数字技术是作用于社区医养结合新的行动要素, 数字赋能社区高质量医养结合意味着数字

 

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要素嵌入社区医养结合, 势必会在社区这一实践空间动态性生成高 质量医养结合的场域构型。

(一)人机互动生活化

生活世界是人们生活其中的真实世界,是原初未被主题化的世界。只有回到生活世界的主体间进行自主性对话交流才是有意义的主体间性,而生活世界也只有在主体间进行对话交流才是真正的生活世界[8]。替尔斯提出了以生活世界为本的实践逻辑[9]。该理论试图通过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世界,即日常的生活方式和背后蕴含的意义,去建构社会服务的任务和意义。接近日常生活是社会服务提供的基本准则。以生活世界为本是社区高质量医养结合重要的实践逻辑,日常生活已成为社区医养结合最主要的服务场景。在此种服务场景中,医养结合服务人员

医生、康养人员、社区工作者等)之间、

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是一种平等、参与和资源合作的关系,即是一种充满着意义与沟通理性的主体间性关系。在传统医养结合

 

面向日常生活世界中,人机互动并未进入其中,或者只是进入人们特定领域和主题的观念中。然而,在数字化背景下,人机互动不仅嵌入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生活世界,也嵌入所有服务对象的生活世界,因为数字设备可以部分甚至完全替代人类的某些工作。

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实践感中均有了人 机互动的图示,即人机互动惯习的身体化。以往的行动惯习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现在的各种日常服务中,人机互动已经身体化了。对于社区医养结合而言,日常问诊、健康数据监测、各种康养服务等日常服务,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人机互动完成的。

比如,医生使用远程医疗手段和病人沟 通,虽然使用的还是传统手段,但面对面变成了人机互动”;再如,一个治疗型机器人海豹替代人类成为激励阿尔兹海默病老人, 并为其提供精神安慰和日常监护的照护者。此种变化使得以往充满着主体间性色彩的 惯习图示,包括理念、知识、技巧及其所表达出来的意义,在很多情况下通过数据及其

 

终端设备予以传递。显然,此种人机互动一旦嵌入社区医养结合真实生活世界,其必然赋能社区医养结合,生成并形塑出社區高质量医养结合新的场域构型。

加入VIP
1、范文虽好,仅供参阅,请不要照搬!!!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享受更多尊贵服务

内群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进内部大秘交流群

活动

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