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2-09-08 14:56:24 在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推进会议上讲话
- 2022-08-30 16:13:29 在全市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推进会议上讲话
- 2022-09-20 15:43:07 在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推进会议上讲话 (1)
- 2024-06-18 11:19:39 XX市现代种业振兴工作方案
- 2024-12-10 14:32:30 种业振兴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 2023-07-18 12:46:21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的创新举措及成效2022.8.21
- 2023-04-06 11:17:02 关于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助力种业振兴工作报告
- 2023-03-31 13:10:52 关于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助力种业振兴工作报告(银行)
- 2023-07-18 12:46:21 2022—2023年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方案
- 2023-09-19 14:10:18 经验材料:科技驱动生猪种业发展
- 2023-09-20 13:00:55 典型经验材料:科技驱动生猪种业发展
- 2022-12-24 20:11:31 XX区县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 2023-09-19 14:10:18 经验做法:打造优质生猪芯片做强富民产业
- 2023-08-01 13:24:23 经验材料:建立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 2023-11-21 12:58:57 交流发言:以“五个强化”精准发力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围绕“五个强化”推动种业振兴
端稳中国饭碗,种子是关键。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科学发展步骤,为我国的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经过近4年的持续努力,我国种业振兴行动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供种能力稳步提升,种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种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然而,与全球种业强国相比,我国在种质资源利用、育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保障、育种成果转化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目前仍然是种业大国,尚未成为种业强国。对此,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必须围绕强化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强化育种科技创新攻关、强化种业企业扶强扶优、强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强化种业产权保护制度等“五个强化”重点发力,加速推动我国从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
强化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加快优势品种选育。种质资源是种业发展的根基。种业振兴的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同时探索开发新的种质资源。一方面,加大本土种质资源发掘力度。当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结构性问题。虽然水稻、小麦等口粮作物的育种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玉米、大豆、肉猪、肉牛等品种的育种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端蔬菜种子严重依赖进口,白羽肉鸡的育种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事实上,我国拥有丰富的本土种质资源,但许多传统作物和品种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与开发。因此,必须加大对我国本土重点粮食作物、特色作物和畜禽良种的发掘力度,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实现种质资源的有效转化和品种创新,减少对进口种子的依赖。另一方面,建立完善外来种质资源转化体系。虽然我国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品种,但对外来优质种质资源的转化和深度挖掘工作仍显不足。许多外来优质资源进入我国市场后,缺乏本地化的改良和适应性研究,无法在我国的气候、土壤等生产条件下充分发挥其潜力。为此,需要建立完善外来种质资源转化体系,通过创新改良技术推动外来优质种质的“本土化”改造,提升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强化育种科技创新攻关,打破研发推广壁垒。育种科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实现种业振兴,必须突破当前育种技术瓶颈,打破科研与市场推广之间的壁垒,形成从研发到市场的高效协同。一方面,加快育种技术的创新攻关,提升育种现代化水平。当前,我国的育种技术整体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许多种业强国已经进入4.0智能育种时代,利用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技术实现精准育种,而我国种业仍处于从传统育种向精准育种过渡的2.0或3.0阶段,育种周期长、资源投入大、成功概率低,制约了我国种业的技术进步及对市场需求的满足。为此,应加大育种科研投入,加强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种。另一方面,优化完善育种科研体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我国育种科研的主力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但传统的“高校科研院所育种、企业推广销售”模式使得种业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之间往往存在脱节,导致许多科研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市场产品,影响了种业创新的实际效益。企业作为市场需求的直接载体,应当在育种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链条,推动育种成果更直接、更迅速地转化为市场产品。同时,科研院所和高校要加强基础性研究,为育种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实现基础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的“双轮驱动”。
2、本文档共计 5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