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发言领导讲话先进地区怎么抓高质量发展讲话汇报汇编99篇56万字
笔杆子公文网

文档

18563

关注

22

好评

99.8%
DOCX

先进地区怎么抓高质量发展讲话汇报汇编99篇56万字

       公#^文思*~@享     公文写作Pro公众号精选汇编 目 录“两山”理念的水生态文明实践——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报告(2020)2020-10-27江河湖泊保护治理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多次就...
阅读 648 下载 5 大小 897.37K 总页数 0 页 2022-05-18 分享
下载文档
/ 0
全屏查看
先进地区怎么抓高质量发展讲话汇报汇编99篇56万字
还有 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文思*~@

 

 

 

 

 

公文写作Pro公众号

精选汇编



“两山”理念的水生态文明实践

——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报告(2020

20201027

江河湖泊保护治理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各地水利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统筹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持续提升水域、岸线空间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水利风景区集“资源、生态、工程、文化”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是建设幸福河湖的重要载体,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带动生态旅游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生态效应,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扮演着积极角色。通过对河湖水域及其岸线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在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互促、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动各地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进一步了解各地水利风景区建设情况和发展成效,梳理总结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发展各方面实践探索,更好推动新时代水利风景区事业创新发展,人民智库“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课题组在对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水利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并在东、中、西部选取水库、城市河湖、自然河湖等不同功能典型景区开展现场调研和线上调研,系统总结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与经验,对进一步促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提质增效提出对策建议。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目前,全国已有878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000多个水利风景区达到省级标准,遍布七大流域,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多年来,水利风景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充分利用山水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水利工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综合协调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水利工程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与整体提升,塑造了优质水利生态产品形象,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的背景、意义、内容与方法

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是指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必须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政府规定的要求,明确主体功能、确定目标任务,维护河湖美丽健康,保证可持续发展。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水利风景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地有条件的水利风景区应该按照高水准要求,走高品质发展之路,在更高水平上保障水利基本职能的实现,有序扩展自身的社会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能够满足和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设施和生态产品。实践上,各地水利风景区要因地制宜,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适应群众需要,树立好发展导向,找准新定位,着力打造精品水利风景区。

当前,各地水利风景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及水利改革发展要求,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维护水工程、展示水科普、弘扬水文化、发展水利生态旅游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也在推进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管理上做出诸多创新探索。围绕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实践及其深层次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对进一步明确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素与关键点,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水利风景区事业创新发展,对因应新形势新挑战,迎难而上做好各方面工作,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此,人民智库成立“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科学的研究方式开展针对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调查。

课题组设计专业版问卷和公众版问卷,于202078月面向国内31省(自治区、直辖市)推送问卷。专业版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水利风景区工作人员(涉及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景区运营等方面的工作人员),透过专业人员的视角了解当前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状况和水平,探析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要素和评价内容,为进一步树立好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导向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公众版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全体公众,目的在于了解公众对于当前水利风景区的认识状况,在此基础上探讨公众视角下水利风景区功能展现形式。共回收专业版有效问卷3478份,公众版有效问卷11259份。

课题组根据水利风景区在生态环境、社会知名度、文化氛围和景区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表现,在东、中、西三大区域,综合现有信息调查情况和相关专家学者建议等各方面因素,兼顾工作开展可行性和效率,按照抽样原则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较强水利风景区作为现场调研对象。20208月—9月课题组深入浙江省遂昌县十八里翠水利风景区、四川省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水利风景区、福建省莆田市木兰陂水利风景区、福建省永春县桃溪水利风景区进行实地调研。

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2001年水利部公布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以来,水利风景区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持续扩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水利风景区品质逐步提升,其发展也从以发展速度为主向以提高质量为主转变。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期盼和要求也与日俱增。因此,了解当前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在认识上需要进一步深化

对水利风景区功能定位的明确认知,有利于更好发挥水利工作者的干事动力,维护河湖健康,提供更多优质水利生态产品。课题组根据对开发与保护程度的不同侧重,将水利风景区的功能定位为“保护为主”“综合开发”和“潜能释放”三个维度。其中,“保护为主”的定位主要指“保护为主、生态第一,将水利风景区作为生态资源进行战略储备”。“综合开发”的定位指的是各地利用好自身资源,结合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部署,做好统筹兼顾,长期持续发力,发挥综合效益,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行适度合理的综合开发利用”。“潜能释放”的定位指的是,把握新时代水利风景区深化发展带来的新历史机遇,加快转变观念,引入各种资本与社会力量加快自身履职能力的提升和水利服务领域的拓宽,即“开发为主,发展经济,尽快产生更大的效果,加快发展潜力的释放”。这三种定位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只是各地水利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水利风景区进一步提质增效的思路探索和观念碰撞。

水利工作者群体主要通过工作关系接触水利风景区。调查显示,接近七成(68.5%)的受访水利工作者对水利风景区的定位是“综合开发”,约三成(29.6%)的受访者认为水利风景区应以保护为主,只有1.9%的受访者认为水利风景区发展应定位为“潜能释放”,侧重对水利风景区的大规模开发(见图1)。可见,不同地区水利工作者对水利风景区功能定位的认知基本一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行适度合理的综合开发利用”居首位,其次是“注意坚持生态第一、保护为主,将水利风景区作为生态资源进行战略储备”。

当前,水利风景区发展踏上新征程。新形势下,践行“两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水利风景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更加重大。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水利风景区事业创新发展,明确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素与关键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当问及“请您根据您的经验判断下列评价要素能否因应新形势新挑战”时,受访水利工作者认为课题组遴选的“安全水工程”“优质水资源”“优美水环境”“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现代水管理”和“幸福水生活”等7个评价要素能为我们进一步明确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七个要素的评价得分都超过4分(认为该要素“重要”)(见图2)。

具体来看,“安全水工程(4.66分)”“健康水生态(4.64分)”“优质水资源(4.61分)”得分较高,表明水利工作者认为在评价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时要更看重水工程、水生态和水资源的质量和状态;“优美水环境(4.55分)”“幸福水生活(4.52分)”“现代水管理(4.50分)”的重要性得分紧随其后,“先进水文化(4.43分)”的重要性得分相对较低。

通过进一步分析,“安全水工程”“健康水生态”和“优质水资源”不仅被受访者认为是评价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受访者对该要素的评价倾向(认同程度)也比较集中,即“安全水工程”“健康水生态”和“优质水资源”作为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要素,得到广大专业群体的认同,是硬性的约束性评价条件。

而“先进水文化”和“现代水管理”不仅评分相对靠后,受访者的意见也较为分散,是最具有区分度的评价要素。这个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水利风景区已经成为弘扬水文化的集聚点,通过创新发展的手段和途径来丰富水利风景区文化内涵,可以在水利风景区提质增效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景区的管理一直是水利风景区的短板,例如部分景区规划不落实、对安全管理不重视等问题都是影响景区综合效益发挥的重要性因素。

“优美水环境”“幸福水生活”这两个要素在权重和意见方面的集中程度介于“安全水工程”“健康水生态”“优质水资源”和“先进水文化”“现代水管理”之间。结合不同地区对景区功能的定位和认识,不同区域的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需要有所区别和侧重,其中,“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水利风景区文化特色突出”可能是当前情况下衡量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状况最有力和最具辨识度的标准。

大多数公众对于水利风景区的理解是字面意义上的,即只是针对“水利”和“风景区”这两个概念的功能性联想。对于不了解水利风景区的公众来说,“水质较好、水体洁净”(61.7%)、“气候舒适、环境优良”(58.6%)、“水域景观优美”(51.1%)是超半数受访公众对水利风景区的功能联想,这也是水利风景区吸引他们参观或游玩的“原始动力”。公众对于水利风景区的功能定位更多侧重于可感知和直接获得,如“水质要好”(改善水环境和修复水生态)、“水量充足”(保障水资源)、“设施建设要安全”(维护水工程),对于发展水生态旅游不是很在意,而是更看重其发挥的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他们对景区建设和管理的认识相对来说比较模糊,在一些专业性的思考上,甚至很多时候会出现误解。这可能会影响景区知名度的扩大和公众对景区建设的参与度,因此需要水利风景区通过持续深入的宣传来有效应对。

总体而言,社会公众主要是通过接触水利风景区来丰富自身的“旅游体验”,他们对水利风景区接触越多就越关注景区的“水环境优美、水生态健康”等要素。在选择游玩时会重点考虑交通便捷度、景区的社会知名度、距离自己比较近、观光休闲价值高、水利特色要鲜明等因素。无论对水利风景区了解多少,超七成公众均认为一个“好的”水利风景区应该满足“景区内秩序优良”、“基础设施健全”和“优美的河湖自然生态风光”等标准,集中认为景区内部优良的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和景区宣传,同时注重水利特色和品质的提升。

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既要立足当下,又要谋划长远

当前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正处在从以发展速度为主向以提高质量为主转变的时期,各级各地相关水利部门在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中有不少亮点。一是对“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提质增效”的要求领会到位,把水利风景区的高质量发展放在了总体战略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内容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三是水利风景区有关规划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多层次工作机制发挥实效,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风景区发展在凝聚共识、创造社会价值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更好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提质增效,必须深刻认识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用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党中央提出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水利风景区要继续放大改革红利,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通过持续突出生态效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来满足群众需求,维护河湖健康美丽。第二,利用好水利风景区当前聚集的人才和发展成果,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认识,加强水利风景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感召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有序参与到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第三,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来加强形势研判,不断完善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制度。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各地水利风景区管理部门要负起责任积极探索实践,在实际行动中探索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式、新方法、新途径,形成切实可行的模式、经验和路径。

当前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公文%#*@~思享

通过不懈努力,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开拓创新,在高质量发展水利风景区过程中,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增强整体性协调性为目标,以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指引,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为主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安全发展、高质量和谐发展、高质量经济发展、高质量社会发展、高质量文化发展和高质量绿色发展。

首先,高质量安全发展是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开展任何活动必须服从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安全运行,任何时候工程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水利风景区由多种类型构成,与其他环境系统共同构成一个运行生态,要保护好相关的山体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维护水域及其周边的生物多样性;高质量地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在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的工作当中发挥积极作用。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通过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一体化治理,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有助于改善和维护水生态安全。

其次,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已经从水利行业自身拓展到了整个社会范畴,成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许多城市通过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塑造了亲水景观,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逐步形成了水清岸绿、风景优美、人水和谐的城市新面貌,既达到了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的目的,又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不少县域举全域之力进行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并把景区的建设与景区功能的发挥作为当地发展生态旅游的龙头,使水利的经济支撑作用和社会服务功效进一步得到强化。

第三,各地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实践过程中,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自身情况科学定位水利风景区的功能,强化科学治理,建设和谐水生态,以强化生态治理和修复将水生态作为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基础,将治理与建设融合,把水生态治理当成水利风景区的前期投资,整合有关资源,以整体推进的方式高质量打造景观,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主通道,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经济发展。

第四,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在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理解、充分支持和积极参与。时至今日,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指引,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社会发展是很多地区落实好“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的有效抓手和干部干事创业的发展平台。水利工作者在谈到推进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工作的主要抓手时指出,要“设计多样化的,有水利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出符合群众预期的水利生态产品”。在此,公众对水利风景区的需求诉求与水利工作者开展工作的抓手不谋而合。

第五,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形成了独特的水工程景观、优美的水生态环境、深厚的水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前往水利风景区旅游观光,为科学利用水利资源、大力发展水利旅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利风景区通过对水文化的挖掘培育,可以丰富水景观内涵,传播水科普知识,推动水文化传承,弘扬水利精神;通过河流湖泊的历史典故、优质的水利工程、亲水活动和涉水体验、水利科普和水情教育场馆等表现形式,可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拓展水利的社会服务功能。

最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突出了人水和谐的基本理念,基于对水生态景观的修复和水环境保护技术的运用,水利部门适时引入并着力推广了生态旅游的理念。水利旅游发展越普遍、越深入,接受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教育的人就越多,广大人民群众亲水、爱水、喜水的愿望就越强,自发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的意识就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的意识。目前,水利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平台与窗口优势,使得水利风景区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载体的同时,也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着力点。

当前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第一,通过突出生态效益,不断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全国建成了一大批群众点赞的水利风景区群落,提供了优质生态产品,提升了水利建设综合效益。大多数水利风景区成为当地群众节假日休闲的首选场所。水利风景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区,已经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作为群众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水利风景区通过带动水旅游,促进经济增长,在全域旅游中的作用逐步增强。就当前的实践结果来看,水利风景区工作尤其是水利旅游工作开展得好的水管单位,其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均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调查中,持水利风景区“综合开发”定位的受访水利工作者人数最多,接近七成(68.5%),他们对目前景区的评价整体都处于3分(高质量发展各指标“部分实现”)以上的水平(平均水平3.22分,满分4分),由于持该定位群体的人数较多,因此“综合开发”定位对景区的整体评价很具有代表性。相对而言,他们对当前水利风景区在“水工程安全”“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涵养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表现有很大的认可。“保护为主”定位视角下的受访水利工作者(29.6%)对目前景区的整体评价也都在3分(高质量发展各指标“部分实现”)以上的水平(平均水平为3.66分,满分4分),受访者对与景区在“水土保持、水工程安全以及基础设施保障和水环境优化”等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实现“水资源保护”的目标比较认可。

第二,通过共享美丽河湖、绿水青山的系列实践,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成为打通“两山”转化新通道的重要示范。水利风景区在改善人与自然关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等方面体现出显著的综合效益。各地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单位充分认识到“河湖清,则生态兴;生态兴,则经济强”,以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湖长制为抓手,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同时,以“干净、整洁、优美的河湖生态环境”作为河湖建设的主要目标。水利风景区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的同时,又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游憩空间,“建一个工程,成一个景区,带一片城乡,富一方百姓”的水利风景区建管发展模式,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和积极推广。水利风景区在发展中践行“两山”理念,并以“两山”理念创新水利风景区发展模式,通过实践证明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充分体现出水利行业对经济社会的重大贡献和有效作为:既能服务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为持续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提供示范。

第三,水利风景区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有效途径。水利风景区广泛分布于乡村地区,与乡镇村的建设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各地正在不断加强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在精品景区的建设方面,突出强调水利风景区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把生态建设摆在首位,特别是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乡镇发展的核心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实施。按照“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示范创新,彰显特色”“政府主导,共治共享”的发展原则,很多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往往结合中小流域治理、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实施,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对乡村地区水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治理的同时,对河湖岸线及周边区域进行绿化、美化,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打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美丽田园风光,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了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也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文思享&

第四,水利风景区建设将成为各地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20208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强调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要求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水利风景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且作为旅游业与水利工程产业融合的产物,可以衍生出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扶贫等多类主题产品,成为全域旅游中的绿色明珠。同时,新时期的水利风景区建设更加关注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障水品质、提升水景观和弘扬水文化,更加突出河流湖泊的岸线管理和滨水空间景观建设,统筹做好景区建设与群众需求的有效衔接。

当前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地方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有力措施。同时,课题组调研发现,水利风景区在建设和管理方面也一直存在短板,而且受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的专业性、相关基础设施的公益性以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影响,水利风景区的社会知名度仍有进一步可提升的巨大空间。

水利工作者和社会大众对水利风景区的认识还有待提升

调查发现,持水利风景区“综合开发”定位的受访水利工作者对于水利风景区在“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创收渠道”和拥有“较为完备的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表现上有更高的期待。“保护为主”定位视角的受访水利工作者对水利风景区“科学有效的建设发展规划”非常看重;对水利风景区“发挥更好的知识科普传播”和“持续改善水环境、优化水生态”有更高水平的期待;在“更好弘扬水利精神,突出水利特色方面”上要下足功夫。同时,公众对水利风景区定位的辩证性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课题组将针对水利风景区认识的每组辩证性描述(共四组)赋予全距为8分的分值,每组描述中,左侧得分为支持左侧的观点,右侧得分代表支持右侧的观点(见图3)。在景区功能方面,均值得分为5.80分,共有78.7%的受访者选5分及以上,表明更赞同“虽然叫做水利风景区,但不一定要求对外开放旅游”这一观点(进一步分析,这组描述相对于其他描述,对于水利风景区是不是要开放旅游,公众的认识集中度比较分散)。另外,此项数据离散程度最高,说明持有不同观点的受访者最多,还有21.3%认为自己对水利风景区有所了解的受访者认为“水利风景区一定是可以对外开放旅游的”。“水利风景区是否一定要对外开放旅游”或者“水利风景区对外开放旅游应该包括什么内容”是区别水利风景区和其他各种类型风景区的关键标准。越是对水利风景区熟悉,就越认同“虽然叫做水利风景区,但不一定要求对外开放旅游”这一观点,以及更赞同“景区内风景资源优美,水利特色景观具有代表性”和“景区运营管理需要更加专业的对待”等观点。

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到位以及对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是当前制约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水利工作者认为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到位以及对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是当前制约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当被问及“在您看来当前制约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时,71.6%的受访者选择“政策支持不到位,地区发展不平衡”,71.5%的受访者认为是“景区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充分”,66.9%的受访者表示是“对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59.6%的受访者认为是“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不足”,58.0%的受访者选择“水利特色功能不完善”,另外,27.5%的受访者选择“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根据进一步交叉分析,“保护为主”视角下的受访者认为制约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政策支持不到位,71.4%的受访者觉得是“政策支持不到位,地区发展不平衡”,67.1%的受访者认为是“景区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充分”;而“综合开发”视角下受访者认为首要的制约因素是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充分,73.0%的受访者认为是“景区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充分”,71.6%的受访者觉得是“政策支持的不到位,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不同地区关于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支持和抓手的认识存在差异,需要客观对待

查显示,多数水利工作者认为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配套、组织领导、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资金支持。当问及“在您看来推动水利风景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哪些支持”时,89.1%的受访者表示需要“更多配套政策的支持,加强组织领导”,81.3%的受访者认为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景区管理水利和服务质量”,78.4%的受访者认为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72.7%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大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资金支持”。水利风景区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许多景区甚至完全是非营利性质。景区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维护耗资巨大,经费紧张,依靠国家划拨、专款专用,水文化建设容易被边缘化,迫切需要加强对水利风景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另外,水利风景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目前水利风景区管理和经营人员大部分是水利行业出身,而水利风景区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水利工作人员,还需要历史、旅游、艺术等多学科人才的全程参与。现有人才的知识体系难以满足水利风景区水文化建设需求,影响了景区水文化体系构建和特色水文化品牌塑造。

另外,不同景区功能定位下水利风景区发展所需的优先支持和诉求一致,表现在政策配套、组织领导和人才队伍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而不同地区对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抓手的认识,则存在差异。相对而言,东北地区要注重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东部地区要注重扩大景区社会知名度,中部地区要注重设计多样化的、有水利特色的旅游产品,西部地区要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队伍有序引导公众参与景区建设与管理。


渤海湾畔立潮头书写恢弘新画卷

——羊口镇2020年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

20201205

今年来,羊口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重点工作攻坚年的总体部署,全面深化思想作风整顿和百日攻坚会战,在“城市提升、项目建设、双招双引、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等重点工作上强力攻坚,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好。全年预计完成地区GDP8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其中纳税过亿元企业5家,省级瞪羚和隐形冠军企业5家,在鲁清项目建设增值税大幅抵扣的情况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年预计实现8.8亿元。今年9月份,我镇跻身2020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68位,比去年上升12个位次,位居全省第三,潍坊第一。1120日,我镇成功获评全国文明镇,是第六届全国文明镇潍坊市唯一入选乡镇。

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扎起发展骨架

围绕产业发展,羊口镇持续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扶持力度和资源倾斜,集中攻坚推进鲁清橡塑一体化、鲁清保税物流园、华融海洋生物科技、瑞康科技热敏新材料、卫东氮磷系阻燃新材料、夙沙科教村、龙迈化学环保新材料、轩凯生物科技、优盛轮胎全钢子午线轮胎等总投资达200亿元的10个重点项目,新技术的虹吸效应、新产业的壮大集聚推动着羊口镇的工业产业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在谈项目47个、上会项目29个、开工项目10个的梯次推进格局,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注入了强劲加速度。

溯源历史建文旅康养高品质城市

紧紧围绕“高质量经营城市”的总体思路,按照“百年商埠,渔盐水镇”的建设定位,以人文历史文化和生态自然资源铺路搭桥,积极对接融入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文旅大规划布局,对小清河右岸8.5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及小清河左岸2.2万亩滩地区域进行全域性的城市力提升和生态化、景观化打造。总建筑面积51.76万平方米,主要包括2.2万亩养生生态湿地修复、40万平方米老商埠历史文化建筑群、22万平方米“塘头古村”建筑修葺和街巷铺装、42公里城区道路管网及2000多亩水系联通等基础设施提升、15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四大工程,全面构筑起承接现代化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全方位提升城市生态承载能力,打造齐鲁生态文旅新热点、北方海洋康养新标杆、全国产城融合新示范。将对寿光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力综合提升、高端人才引进、区域协同以及对外开放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优化升级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我镇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全年累计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239亿元,实现省外到位资金18亿元、境外到位资金998万美元。引进了11位高层次人才和3家科研院所。工作中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实现“引商”突破。我们聚焦放大土地成本效益、释放园区存量用地优势,把处置低效占用土地作为项目招引的突破口,通过司法拍卖、资产打包处置、点对点协商等方式,盘活了12个僵尸项目、2000亩闲置土地,实现了“腾笼换鸟”。二是通过打造要素优势实现“聚商”突破。我们把降低要素成本作为项目招引的核心引力,推动国华电厂与华景热力组建了合资热力公司,投资1.2亿铺设了国华热力至化工园区的蒸汽管道,实现了远距离输汽的突破,并将蒸汽终端价格大幅压减到最低每吨130元,形成了要素成本优势的“洼地效应”。三是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实现“汇商”突破。我们把延链补链作为项目招引的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靶向招引,先后引进小清河海河联运枢纽港和商贸物流基地、国惠羊口产业园、羊口新渔港经济区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形成了产业链招商的“集聚效应”。

城乡一体乡村融合发展全面振兴

今年来,我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围绕“乡村宜居化、农业高效化、服务均等化、治理长效化”四个方向,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是聚焦乡村宜居化,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我们始终坚持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投资3000万元对杨庄、齐庄、曹辛等10个村人居环境进行了系统化打造,全镇村村实现“户户通”,全部达到了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顺利完成了菜央子村和五、六居委的拆迁安置,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实现了根本性改善。

二是聚焦农业高效化,全力以赴打基础、谋长远。我们把规模化土地流转和布局高效农业作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核心拉动力,流转了丁家、齐庄等6个村1.4万亩土地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储备用地。下步,我镇将充分利用弥河拦蓄水工程的优质水源,统筹布局10万亩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大规模的高效节水农业,为创新提升“寿光模式”做出羊口贡献。

三是聚焦服务均等化,全力以赴惠民生、增福祉。总投资2.2亿元的渤海实验学校初中部、希望花园幼儿园等民生项目建成投用,渤海实验学校在700人的参考情况下,本科上线480人、重本上线225人,职教中心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了三枚国赛金牌。对全镇所有无物业管理小区,通过选聘楼长、成立业主委员会、集中物业管理等方式,全部进行了规范化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四是聚焦治理长效化,全力以赴守底线、保稳定。充分发挥网格管理在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网格员坚持每天巡查走访,有效应对了疫情防控、防汛防潮等特殊时期的复杂情况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今年6起信访积案全部顺利化解,在市政法委和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对一起长期缠访闹访的重点人员进行了依法严厉打击,有效维护了全镇发展稳定局面。

产城融合高层次推进产业全面振兴

聚力培育“先进制造、港口物流”两大支柱产业和“高端盐业、复合渔业、职教小城、文旅康养”四大特色产业的“24”产业体系。 公文思@#&^~

当前,羊口镇正处于小清河复航及防洪治理、京沪高铁二线、滨东潍高速、小清河海河联运枢纽港、国家海岸线修测、环渤海综合治理、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重大基建和政策实施的历史交汇期,这些重大机遇为羊口乃至我市,加速实现“区位、城市、产业、生态、空间”的层级跃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能。

我镇基于抢抓战略机遇和适当超前谋划的综合考量,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生态活力、开放创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经营城市”为发展落脚点,挖掘整合羊口历史人文资源、生态自然禀赋和传统产业优势,从城市、生态、产业三个方面扬优势、补短板、破瓶颈,统筹谋划“一城、双港、三区”发展布局。“一城”就是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双港”就是小清河海河联运枢纽港和羊口新中心渔港;“三区”就是临港商贸物流区、新渔港经济区和新材料产业聚集区。通过“一城、双港、三区”的总体布局,加速推动羊口向“产业兴旺、人口集聚、生态优美、城市精致、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转型。

下一步,羊口镇将以这次观摩为契机,大力弘扬“快干、实干、拼命干,创业、创新、创一流”的精气神,主动担当起我市海洋强市“最前沿”、动能转换“主战场”和高品质城市建设“新高地”的重任,全面擦亮叫响“全国文明镇”的金字招牌,咬定目标不放松,风雨无阻勇攀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羊口力量。


2020年全国推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现场会上的致辞

谌贻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在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交通运输部在我省召开2020年全国推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现场会,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担当,充分体现了落实中央部署、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务实行动,充分体现了对贵州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此,受孙志刚书记委托,我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贵州发展的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和各兄弟省区市表示衷心感谢!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贵州国土面积92.5%是山地和丘陵,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贵州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些年,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贵州坚持把交通摆在全省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全力推动交通建设大踏步前进,走出了一条西部地区“穷省办大交通”的新路子,昔日“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如今“天堑变通途”。我们全力推动公路建设大踏步前进,2015年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去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居全国第4位、西部第2位,综合密度居全国第1位,实现了从“千山万壑”到“高速平原”的跨越。我们全力推动铁路建设大踏步前进,自2014年贵广高铁开通以来,又相继开通了贵阳至长沙、昆明、重庆、成都以及贵阳至铜仁、六盘水等高铁,贵阳成为全国十大高铁枢纽之一,9个市州中已有8个开通高铁,全省高铁运营里程达1527公里,实现了从“绿皮火车”到“高铁时代”的跨越。我们全力推动民航建设大踏步前进,通航机场9个市州全覆盖,成为西南地区机场分布密度最高的省份,去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实现了从“飞鸟不通”到“飞天遨游”的跨越。我们全力推动水运建设大踏步前进,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达3900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1000公里、居14个非水网省份第1位,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大动脉正加快形成,实现了从“激流险滩”到“黄金水道”的跨越。贵州的交通天亮了,发展的春天就到了!交通的跨越发展有力引领了贵州经济跨越赶超,截至2019年底,全省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3、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1,经济总量在全国排位上升至第22位。今年以来,我们采取超常规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收官战和经济发展保卫战,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增长3.2%,增速居全国第2位。

农村公路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导和基础支撑。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交通运输部的部署要求,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围绕“全覆盖”完善农村公路网络,2015年启动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到2017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2017年启动实施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到2019年全面建成7.87万公里“组组通”硬化路、实现全省30户以上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2019年启动实施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6910公里。通过这些年的接续奋斗,我省已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农村公路网。我们围绕“优服务”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实施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开发“通村村”APP出行服务平台,研发使用“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全省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75%以上,创建了9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我们围绕“促脱贫”强化农村公路支撑作用,依托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发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位居全国前列;全力助推“黔货出山”,仅今年就通过农村公路外销农产品20.26亿元;大力推进交通扶贫,今年开辟农村公路养护扶贫就业岗位1.1万个、人均月增收1000元以上。农村公路的大发展,为贵州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这次全国推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现场会在贵州召开,为我省在新时代更好推动农村公路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开拓了新视野、注入了新动力。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此次会议部署,认真学习兄弟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农村交通运输保障,奋力谱写新时代贵州农村交通发展新篇章。

我们将着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带动发展的产业路。结合“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与普通国省道、高速公路、港口的顺畅衔接,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电商”“农村公路+物流”“农村公路+全域旅游”等新模式,更好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真正实现“一路通、百业兴”。

我们将着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管护高效的平安路。加快农村公路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管护机制化、作业市场化、工作规范化,加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治理水平,让农民群众出行更舒心、更放心。

我们将着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服务便民的智慧路。围绕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进一步推进农村智慧交通建设,推动大数据与农村交通深度融合,加快“路上”“车上”“手上”数据融合应用,探索网络约车、共享出行等新业态,推动公共交通服务向农村覆盖,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对农村交通建设的获得感。

我们将着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风景优美的生态路。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各环节和全过程,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打造集自然风景、绿色生态、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推动农村公路与贵州特有的山水风光、人文风情有机融合,让多彩贵州农村公路“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最后,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加入VIP
1、范文虽好,仅供参阅,请不要照搬!!!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享受更多尊贵服务

内群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进内部大秘交流群

活动

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