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5-03-24 22:39:05 以科技强国建设牵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 2023-07-18 12:46:21 (署名文章)科技牵引 打造“中国创造”新标杆
- 2024-03-21 21:58:54 以科技创新促产业创新
- 2024-10-14 16:39:37 专题党课: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 2024-08-02 14:16:39 二十届三中全会研讨发言材料: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
- 2024-11-20 14:45:40 党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 2023-07-18 12:46:21 二十大宣讲稿:以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20221229)
- 2024-10-02 17:07:44 三中全会党课: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2024-09-10 09:44:46 专题党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2023-07-18 12:46:21 0630招商引资资料
- 2024-09-10 01:32:38 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 2023-07-18 12:46:21 以创新驱动为牵引,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3-07-18 12:46:21 聚焦国企改革创新党建工作方法 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 2024-10-14 16:39:40 中心组发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2023-07-18 12:46:21 科技创新主题工作报告汇编(4篇)

以科技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全面创新
全面创新统筹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业态创新、社会创新等各领域创新,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呈现出创新范围的全域性、创新层级的贯通性、创新主体的全员性、创新内容的全面性、创新活动的协同性、创新体系的包容性等特征。我们要深刻认识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全面创新,把全面创新的核心地位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充分体现了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基本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我们要以科技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一体改革,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对全面创新理论内涵的再认识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制度、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优势越来越集中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上。我国正处于建设科技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新时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先导和根本支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引领性和前瞻性。
“全面创新”概念内涵历经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转变,从管理需要到政策表述的功能转变,从提高生产力到统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观念转变。在学术界,从企业创新管理的微观视角出发,我国学者率先提出了全面创新的微观概念,即企业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还需要其它类型创新与之相配合,如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模式创新等,通过全类型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首次在文件中阐述全面创新。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进一步拓展了全面创新的内容构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全面创新作为政策概念,已被广泛用于我国政策文件中,成为加快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全面创新的内涵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深化,既要突破原有局限于微观的理解,又要注重背后的生产关系逻辑,特别是与生产关系有关的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从而形成宏中微相统一的理论基础,更好厘清全面创新基础制度背后的逻辑机理。全面创新统筹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业态创新、社会创新等各领域创新,形成以理论创新为基石、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文化创新为支撑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全面创新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呈现出创新范围的全域性、创新层级的贯通性、创新主体的全员性、创新内容的全面性、创新活动的协同性、创新体系的包容性等特征,实现了宏中微观的统一。
微观层面企业全类型的创新是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再发展。创新是企业家不断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实现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推动企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这一过程涉及企业各类创新要素和创新方式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从控制原材料新供应源(价值链上的战略创新等)到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工艺创新),再到推广新产品(产品创新)、开辟新市场(市场创新)、实现工业新组织(组织创新或流程创新)。仅关注企业创新的某一方面都是以片面、孤立的方式看待创新,缺乏创新的系统观。
2、本文档共计 11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