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问题研究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媒介融合视域下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与影响研究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新时代党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特征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提升网络舆论生态治理效能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网络时代新闻评论发挥引领舆论作用的策略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把准网络谣言扩散中的受众选择机制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算法规训:“后真相”时代下网络舆情优化路径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网络时代的政治传播研究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基于社会认同视角的互联网传播行为探析
- 2022-07-28 16:54:23 关于“躺平主义”的群像特征、时代成因思考与分析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挑战与政府治理对策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讲义文稿】多方协同推进网络谣言治理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党课讲稿】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及实践路径
- 2023-07-18 12:46:21 【网信工作】构建大宣传体系 打造全媒体矩阵
摘要:网络舆论存在政治化倾向,并在其政治化过程中产生“伪政治”现象。“伪政治”与“政治”存在概念边界、行为边界、权力边界、意识形态边界和民主边界。网络舆论“伪政治”传播通过技术伪装、权利利己、情感渗透、用户裂变生成;具有舆论主体的泛在性、舆论客体的底层性、舆论内容的标签性、舆论形式的复杂性特征,存在伪认知、伪行为、伪信任、伪身份等风险。政府、公众、平台需要以数字化技术规制伪认知, 实现“政治”、防止“伪政治”,以维护网络空间合理化的传播秩序。
关键词:网络舆论;伪政治;政治;身份认同
舆论是公民意见的集合,反映公众政治情感的表现与政治权利的行使。对于网络舆论的研究,国内学者大多聚焦于传播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层面。“舆论不是一种有组织的精神状态,自发性使强大和软弱共生于舆论一身。”[1]技术、资本、权力、公众从不同角度对舆论进行干预和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生成 “伪政治”舆论。网络舆论利用话语包装实现“伪政治” 传播,形成网络暴力,削弱舆论的精神价值。网络舆
论存在政治化倾向,并在政治化过程中存在“伪政治” 现象。从“伪政治”视角出发,探讨网络舆论的问题及其治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鉴于此, 本文拟在厘清“伪政治”与“政治”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网络舆论“伪政治”传播的生成逻辑、基本特征与风险表征,以期为规制“伪政治”舆论,维护网络空间传播秩序提供学理依据。
一、“伪政治”与“政治”的边界
“伪政治”与“政治”是政治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政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伪政治”是政治,但不同于“政治”,具有相对独立性。“伪政治”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存在一定的边界性。“伪政治”与“政治”的边界体现在概念边界、行为边界、权力边界、意识形态边界和民主边界五个方面。
其一,概念边界。美国学者达尔等[2]认为政治是人类行为的一个方面。“政治是具有理想性和现实性双重属性的人类活动,并且现实中的政治始终保持其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合理张力。”[3]在网络空间中存在宏观政治与微观政治之别,前者具有全局性与社会性,涵盖国家领土、社团建设等问题;后者即生活政治,存在于公民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涉及公民权利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