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现实之间的三个根本问题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哲学研究不可缺失的三个维度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从文化维度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三重维度及当代启示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视野下的大数据观探析
- 2023-07-18 12:46:21 习近平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的财产哲学基础
- 2023-07-18 12:46:21 屈原与生活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缺位的多重探究
- 2023-07-18 12:46:21 从时代精华角度读懂“马克思主义行”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大众化视域下推进我国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三维指向
- 2023-07-18 12:46:21 【中心组研讨发言】旗帜鲜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2022-05-11 21:21:43 加强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意见
- 2022-05-18 22:12:58 深入实施普及计划 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高校师生
- 2023-07-18 12:46:21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动力,是有序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最有力的思想条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已经认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为此,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年代就开始思考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事业,从而让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从思想上相信马克思主义,在行动上贯彻马克思主义,有力地推动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革命年代,以艾思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如何有实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1934 年至 1935 年,艾思奇在《读书生活》上,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分篇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成功编辑了《大众哲学》一书。这一创举使看似高深莫测、艰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入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艾思奇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特别重视采用通俗的语言和口语的方式,使用常见易懂的生活例子,向人民群众宣传、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时,艾思奇还大胆尝试利用报纸和杂志这样的宣传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开始接触、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当时的社会条件和时代条件而言,利用报纸、杂志,特别是那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报纸、杂志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的平台,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新民主主义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家和思想家,艾思奇敏锐地意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与推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前进和胜利是直接相关的。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一书中明确批评了当时腐朽的统治阶级,他说:“我们再看,在遭受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社会上,除了生活困难的广大人民以外,还有少数生活优越的人,他们是军阀、官僚、地主、买办、大资本家,他们专门依靠剥削广大人民,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对于他们,生活困难的问题是没有关系的。他们除了剥削和压迫人民之外,说不上什么职业。他们以为自己生来就是社会上的统治者,广大人民应该受他们的压迫剥削,他们命定的应该征服别人,而别人也命定的应该被他们征服。他们认为中国只是属于他们少数人的,而不是属于广大人民的。”[1]由此可以说,以艾思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事业中,唤醒了更多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为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2]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润的同时,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 历史作用,使全体中国人民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落实“四个全面”,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命运、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
化
进入新时代,中国面对全球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军事格局的百年未有之变局,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就更具有了不一样的战略意义。中国在全球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军事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快速变化,一方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主权保障、发展保障和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军事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且决定社会主义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环境。所以,要真正地全面地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战略意义,就必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命运、社会主义命运、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环境三个视角展开。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命运的战略高度来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来使得人民群众真正地全面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就曾明确指出: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3]毛泽东强调,正确的理论一定要拿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途径来发挥群众的革命性力量。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也曾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4]从毛泽东和马克思的观点来看,人民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