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四个全面”
- 2024-02-28 14:45:44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探析
- 2023-07-18 12:46:21 第二批主题教育:“独”与“众”的平衡法
- 2023-07-18 12:46:21 俄罗斯学者视角下的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研究
- 2024-05-13 12:57:53 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 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 2024-05-14 11:10:39 党课讲稿: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 2024-05-23 10:25:06 党课: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9279字)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视野下的大数据观探析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政治辩证关系思想探析
- 2023-03-28 11:05:30 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交流材料
- 2023-07-18 12:46:21 法治政府视域下行政权力平衡路径研究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我国“看病难”与“看病贵”的解决策略
- 2024-04-15 11:37:57 关于提高基本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调研与思考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智能技术与制度协同下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
- 2023-08-13 00:43:45 总书记这句话,最让我受教育
资本逻辑批判是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议题,不平衡发展不仅是一种历史辩证法,也是一种空间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解释的最经典理论来源之一即不平衡发展辩证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问题不在于各种经济关系在不同社会形式的相继更替的序列中在历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更不是在于它们在‘观念上……的顺 序。而在于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的结构。”[1](P32)这指认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平衡发展的本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实际上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由资本主导的充满着矛盾、不平衡、发展的社会, 而不是一个有机平衡体,这为分析 20 世纪以来以资本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毛泽东等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在特定空间内对西方资本的胜利抵抗。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一直较为注重解读毛泽东对中国内部情况的分析,而忽视了他正是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作为出发点,把中国看作是西方资本列强与本国力量相互作用下的产物。从这个角度来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型的民族民主革命并隶属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范围。因此,立足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不平衡结构进行分析,并借助列宁和卢森堡对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与落后地区关系的认识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全面审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属性。
一、不平衡结构辩证法为落后国家爆发革命提供了方法论的可能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前提条件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做出了这一指认:“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2] 在马克思看来,由生产力发展所引起交往范围的扩大包含了两個方面:纵向维度看,它所引起的是封建所有制生产关系的逐步消除和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马克思所言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体现;横向维度看,表现为地理空间的拓展将打破各民族间原始的封闭状态,基于贸易的频繁来往而建立起统一的世界市场,并将各个民族联系成统一整体。西欧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最早、最发达的地域,两大阶级间的对立也更容易激化,这也是马克思将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地点主要定位于生产力发达的欧洲的原因。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断尖锐,且这种矛盾不能通过改良或改革的方式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社会主义革命主要是破除与生产力不相协调的生产关系,从而孕育更先进的生产关系,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事实上,以欧洲无产阶级为主要力量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占据了马克思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无论是他在 19 世纪 50 年代发表的《中国革命与欧
洲革命》中提出,中国革命会把动乱转移到西方从而引起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还是 19 世纪 70 年代他的态度转变为东西方将同时发生革命,遥相呼应进而争取革命的最终胜利,马克思都认为落后国家并不能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充当主力军的角色,但是落后国家可以点燃或者配合西方革命的进行,极大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并借助于西方无产阶级的胜利摆脱资本对自身的束缚与控制。如果完全按照生产力的标准来判定社会主义革命能否爆发,中国抵抗西方列强的社会主义革命则确实有“越位”之嫌,因为当时的中国虽然已被纳入到世界市场之中,但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未在中国建立,具有封建属性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体,也就根本不存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了。
随着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核心而展开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认识和批判的加深,他认为不平衡结构与趋势是资本主义体系所固有的特征,中国作为整个资本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这种不平衡结构为中国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核心,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运行,并指认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这一总体,但这四个环节并不各自孤立,而是处于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之中,每个环节有其自身的特定功能,且有可能成长为有机体的主体。“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它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它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它色彩, 改变着它们的特点。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1](P31)马克思在研究经济范畴的发展中,对所有制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在资本主义这一有机体中,生产处于绝对地位,并主导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进行,资本则是资产阶级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最为明显的是,在封建所有制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因素在资本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