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门分类党史党课党课讲稿: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探析
公文写作网

文档

37567

关注

53

好评

99.8%
DOCX

党课讲稿: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探析

党课讲稿: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探析  [摘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下简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征和必由之路,体现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目标愿景。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其蕴含着物质与精神之间...
阅读 168 下载 18 大小 16.14K 总页数 11 页 2024-10-27 分享

相关推荐

下载文档
/ 11
全屏查看
党课讲稿: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探析
还有 11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党课讲稿: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探析

  [摘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下简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征和必由之路,体现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目标愿景。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其蕴含着物质与精神之间辩证统一的思想,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进本质,反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动选择。

  [关键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理论逻辑

  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这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也是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和实践要求做出的重要回应,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特征要求和发展方向。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内在要求的根本反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表达,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则依据,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撑和建设构想。

  一、“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关系的逻辑实然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体现为人类进行实践的物质能力之不断进步,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生产力状况、社会生产的总规模、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以及人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方面。精神文明代表着人类整个精神世界的有益成果,具体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等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等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辩证地统一于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中。推进“两个文明”相协调发展深刻体现着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体现着物质对于意识的基础性决定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入阐释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超越以往的旧唯物主义,立足感性的实践活动这一人类生存具体形式把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科学解决了精神性活动和物质性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物质生产活动是精神活动,乃至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不仅是意识、精神生产的基础,而且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充分发展后,其才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4]。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制约与决定作用的科学论断,对现代社会建设中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基础性作用作出了深刻概括。

加入VIP
1、范文虽好,仅供参阅,请不要照搬!!!
2、本文档共计 11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享受更多尊贵服务

内群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进内部大秘交流群

活动

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