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3-11-16 11:01:26 党课讲稿:隐喻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中的呈现与调整
- 2023-07-18 12:46:21 【意识形态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历程、基本经验与发展指向
- 2023-04-18 00:50:26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建设向度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新时代发展主题的确立
- 2023-05-22 11:43:58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专题党课讲稿
- 2023-08-18 07:30:23 意识形态工作主题党课讲稿: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 2023-05-23 11:13:53 党课讲稿: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 2023-07-18 12:46:21 智能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论析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革命”与“现代化”话语的互动融合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增强忧患意识防范社会风险
- 2023-06-29 11:37:53 意识形态主题党课讲稿: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 2023-07-18 12:46:21 【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新中国70年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 2023-05-18 10:41:55 2023年度关于意识形态的党课
意识形态主题党课讲稿:隐喻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中的呈现与调整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中包含多种类型的隐喻,这些隐喻不仅建构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认知,也起到了增强文字美感的修辞效果。梳理意识形态话语中隐喻的主要类型,阐明这些隐喻在结构上的“主导-从属”关系,有利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性,说明它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分析意识形态话语中隐喻的转变,会发现随着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转变,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进行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新的理论总是伴随新的话语,新的实践也要求我们敢于说前人未曾说过的话。因此,透过隐喻分析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有利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维护和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话语权。
一、理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的隐喻视角
学界在研究意识形态问题时普遍更重视“内容”而非“形式”,比如各种意识形态的具体主张、意识形态代表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话语权力的运行机制等,研究这些“内容”更多是为了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但我们也会发现,意识形态话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仅表达形式来看就比较耐人寻味。
(一)研究现状回顾与评析
学界从隐喻角度出发对意识形态进行的相关研究为深入理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参考,相关方面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也有一定量的成果,梳理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如下三个类别。
第一类是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作品中所运用的隐喻。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学者们普遍从语言哲学中的隐喻理论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深入阐释,其中最具启发的观点是指出科学论证和修辞并不是对立关系,隐喻作为修辞往往在论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建筑隐喻是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原理的思想基础,尽管这种隐喻会更加突出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但在不改变隐喻的情况下其实也可以理解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还有学者指出,马克思运用“头足倒置”这一隐喻表达了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评价,隐喻在哲学性论述中起着构建内容的实质性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在马克思的作品中除了有从建筑隐喻出发理解意识形态的观点,还包含“社会大气层”的隐喻,意识形态作为大气层是一种虚体,既有独立存在的领域,也渗透到其他领域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多种作用。
第二类是研究隐喻修辞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如实现政治传播、争夺话语权、有效进行思想宣传和意识形态建设等。有学者指出,中西方古代的修辞传统具有一致性,都关注口语交流和政治法律问题,随着社会变迁,政治修辞也会发生变化。“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的群众革命运动已经远去,社会政治生活已逐步常规化,政治治理已日益科层化,直面群众的政治动员稀少了,或日益程式化、仪式化了。”这类研究的贡献是提醒我们随着政治的中心任务从革命、建设转换到改革,意识形态话语中的修辞也会相应发生转变,研究者应该具有一种历史眼光。在这个类别的研究中,不少学者运用特定语料库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党和政府以及主流媒体运用隐喻实现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如运用19xx-20xx年《人民日报》“七一”社论分析共产党的角色转型与“建设”隐喻的不同用法,研究《人民日报》《财新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如何运用战争隐喻主导议题框架,进而借由家庭隐喻和身体隐喻联结“国家身体”观念与家国想象,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类研究的视角更加微观,能够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的宏观研究提供经验支撑。
2、本文档共计 23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