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2-09-03 00:40:39 汇编1170-2022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15篇
- 2022-11-13 15:58:24 2022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汇编(38篇)
- 2022-11-13 15:58:24 2022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汇编(11篇)
- 2022-06-18 12:28:56 汇编420-2022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11篇
- 2022-09-03 00:40:39 汇编1171-2022年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8篇
- 2023-05-06 10:47:41 2023年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汇编(3篇)
- 2022-05-06 21:17:30 20篇防汛工作领导讲话、工作方案、应急预案、简报信息材汇编
- 2023-05-11 12:08:54 (7篇)各单位防汛防洪应急预案参考汇编
- 2022-05-06 21:17:30 20篇防汛抗旱有关领导讲话、工作方案、应急预案、信息简报等全套资料
- 2024-04-07 10:41:18 (10篇)X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汇编
- 2022-11-13 16:22:21 街道2022年防汛抗旱救灾应急预案
- 2023-07-18 12:46:21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防汛应急预案和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2022年)
- 2023-07-18 12:46:21 2022年襄阳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 2022-11-13 16:22:21 街道2022年防汛抗旱救灾应急预案范文
- 2023-07-18 12:46:21 2022年江西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2022 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汇编(15 篇) 目录
1.2022 年度 XX 县XX 镇抗旱工作预案 2
2.2022 年XX 省农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12
3.2022 年XX 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17
4.2022 年XX 市农业防汛抗旱工作应急预案 80
5.2022 年XX 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81
6.XX 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130
7.XX 市XX 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022 年修订) 140
8.XX 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183
9.XX 乡 2022 年度防汛抗旱救灾应急预案(修订) . 230 10.XX 州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022 年修订) 239
11.XX 区农业农村局农业防汛抗旱减灾应急处置方案
............................................................................................................... 290
12.XX 乡 2022 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294
13.XX 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302
14.XX 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022 年修订) 330
15.XX 县 2022 年抗旱预案 365
2022 年度 XX 县 XX 镇抗旱工作预案
总则
编制目的
为适应新时期抗旱工作需要,增强干旱风险意识,落实抗旱工作各项措施,提高全镇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 减轻因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工作原则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坚持依法抗旱的原则。
坚持科学、合理、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 XX 镇行政区域内的各村(居)全面抗旱工
作。
基本情况
自然地理情况
地理位置、面积
我镇位于XX 县中部县城所在地,总面积120 平方公里。
我镇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程在
32.5
-
26.2m
之
间。北部为平原岗地占全镇耕地的三分之二,面积约四万多
亩,南部为谷河洼地面积约二万多亩。北部陶孜河东西方向
穿越我镇冷庙、王庄、双碑、腰庄四行政村
(居
)
,中部界南
河由西北经县城向东南方向流我镇经赵庄、骆庄、城西、冷
寨、淮河、南关、薛集、城南、民安九行政村
(
居
)
,南部谷
河为我镇刘楼、三强、阜西、苗寺、民安、顺河六村
(居
)
与公桥、龙王、王化三乡镇交界河。大部分地势开阔平坦,
土地连片,适宜机耕,总体来说存在大平小不平现象。
我镇地处淮北平原南部,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主
要特点:雨热同期,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 雨雪较少;春季回暖迅速,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高温高湿;秋季降温快,气候凉爽。易形成旱灾。从近年来统计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雨量有逐年下降趋势;2009 年我镇年降水量为 839.6mm , 2010 年我镇年降水量仅582.5mm,2011 年XX 镇全年降雨为 529.7mm,2012 年 XX 镇全年降雨为 759.5mm,而且年际变化大,年内降水分配很不均匀,降水集中在 6—8 月份。特别是近几年,干旱时间较长。2020 年干旱时间近 4 个月、2021 年干旱时间 5 个多月。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行政区划与人口
全镇共辖 12 个行政村、居,16 个社区居委会。
经济概况
全镇GDP11.8 亿元,耕地总面积为 60648 亩,有效灌溉面积 43350 亩,播种面积 60648 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52112 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8536 亩,复种指数为 1.7。粮
食产量为 4 万吨,经济作物产量 1.8 万吨。
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现状
根据全镇水资源评价,我镇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约为 92 万 m3,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 56 万 m3,扣除重复计算量,全镇灌溉可用水资源总量为 117 万 m3。我镇干旱年平均灌溉取水量约为 130 万 m3,用水不足部分靠开采中深层地下水补充。
旱灾概况
旱灾简况、规律和趋势
十年九旱、旱涝交替是我镇自然气候的主要特征。从1999 年至 2012 年的 13 年中,有 11 年发生不同程度旱情。另外 2 年,分别是 2003 年,2007 年、2020 年发生涝灾。近年来,干旱形势更加严峻。
根据历年来气象资料统计,干旱类型大致分为春旱、冬旱两种。冬干春燥、雨雪偏少、十年九旱是基本特点。近年来,由于大量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机井的建设,提高了抗旱能力,一般中小旱情已得到控制。
旱灾影响
由于连年干旱少雨,地表水十分有限,造成地下水不断超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工农业用水成本攀升,
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阻碍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抗旱能力
抗旱工程体系
针对当地十年九旱、小旱不断、大旱隔几年就发生一次的特点,兴修水利,形成了中北部以井灌为主,南部谷河站灌区以地表水灌溉为主的灌溉体系。
、机井。全镇共有井
1180
多眼,其中机井
580
眼,
小口井 600 多眼,是我镇主要供水设施,城乡人畜用水、工业用水及农田灌溉绝大部分靠地下水。
、灌溉站。全镇现有付庄、后谷、李庄和苗寺四
座可用电灌站,站灌区面积为
2700
亩。
抗旱非工程体系
2008 年以来有关各村(居)成立了抗旱服务队,是由群众自愿参加组成的团体,在镇村两级组织的指导下,其职责是:为外出打工户或缺少劳力户采取有偿和义务相结合形式为这部分群众进行抗旱、维修抗旱设备、推广抗旱新技术等。
指挥体系及职责
指挥体系
为加强对抗旱减灾工作的统一协调指挥,镇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县委常委、镇党委书记王振任政委,镇长朱文峰任指挥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指挥长,镇党政办、综治办、财政所、农综站、水利站、民政办、统计站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综站。办公室主
任由农综站站长赵剑峰兼任。
职责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责
在镇委、镇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
,贯彻执行相关决定、指令
;
组织召开抗旱工作应急会议,根据气象预报,安
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
;
制定各项抗旱措施,落实抗旱物资和经费
;
统一指挥全镇的抗旱工作,组织相关部门按本预
案规定职责对受灾村
(居)进行抗旱救灾。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抗旱工作的法律、法规和
方针政策
;
及时了解、掌握旱情、灾情和水利灌溉工程运行
状况,发布旱情、灾情简报
;
及时向指挥部主要领导提出防汛抗旱决策参谋意
见并具体实施抗旱工作
;
传递上级抗旱救灾工作指令,了解救灾工作进展
情况,督促检查各项抗旱救灾措施的落实;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防汛抗旱物资的储备、管理和
防汛抗旱资金的分配工作
;
处理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预防及预警
预防
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
旱情信息监测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及时准确收集旱情信息,加强监测。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涉及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将结果及时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主要领导汇报。
旱情报告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按照规定上报受旱情况。遇旱情急剧发展时应及时加报,抗旱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 同级共享。防汛抗旱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凡经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采用和发布的旱灾、工程抢修等信息,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预防措施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明确旱情发生前的防范措施,加强抗旱设施的检查维修,制定抗旱水源调度方案、节水限水方案,在不影响防汛的情况下,利用渠道、坑塘等设施尽可能多地储蓄水量,以作备用,补充抗旱水源不足。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工程发挥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行非工程节水措施,减少作物灌溉用水,提高作物产
量。建立墒情测报系统,及时准确地了解旱情动态和发展趋势。推广运用具有抗旱增产效果的药剂,提高作物自身抗旱能力。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以防范干旱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预警
干旱预警
干旱预警等级主要参考《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中的旱情评定指标确定,分为四级:即Ⅰ级预警(特大干旱)、Ⅱ 级预警(严重干旱)、Ⅲ级预警(中度干旱)和Ⅳ级预警(轻度干旱)。
Ⅰ级预警:全镇作物受旱面积达 80%以上,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持续无有效降雨日数 60 天以上,造成饮水困难人数占农业人口 10%以上。
Ⅱ级预警:全镇作物受旱面积达到 60%至 80%,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持续无有效降雨日数 41 至 60 天,造成饮水困难人数占农业人口 8%以上。
Ⅲ级预警:全镇作物受旱面积达到 40%至 60%,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持续无有效降雨日数 26 至 40 天,造成饮水困难人数占农业人口 6%以上。
Ⅳ级预警:全镇作物受旱面积达到 20%至 40%,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持续无有效降雨日数 15 至 25 天,造成饮水困难人数占农业人口的 4%以上。
Ⅰ—Ⅳ级干旱预警颜色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
色。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根据特大干旱、严重干旱、中度干旱和一般干旱的干旱
灾害分级,启动相应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应急响应行动。应急响应等级与干旱预警等级相对应。接到干旱预警, 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
工作会商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指挥长主持会商,召开会商会议,指挥部全体成员参加,分析旱灾情发展动态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视情况立即启动镇抗旱预案,分阶段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应急工作,并发出抗旱紧急通知,要求各村(居)、各部门及广大群众立即行动起来,投入抗旱救灾工作。
工作部署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主持召开抗旱专题会议,部署抗旱工作,根据需要宣布进入不同的抗旱期,下发紧急通知,组织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协助灾区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部门联动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各单位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按照要求,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迅速上岗到位,靠前指挥,加强领导, 强化责任,按照预案迅速投入抗旱工作。
协调指导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协调指导抗旱工作。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确保生产生活用水,科学合理调配水源,加强水源管理和灌区工程管理,及时配备应急水源工程,因地制宜地搞好调度。为灾区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水源保障。
宣传动员
做好抗旱宣传工作,利用广播、手机、短信等载体向农民群众及时通报旱灾发展情况,宣传抗旱救灾先进经验及抗旱救灾工作中所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激发广大群众的抗旱积极性,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来,减轻旱灾损失,取得抗旱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响应结束
当干旱灾害和旱情得到有效控制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可视情况宣布响应结束。
后期处置
干旱灾害发生后,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 恢复生产等善后工作。
保障措施
物资保障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按规定储备一定数量的抗旱物资,以备发生旱情调用,并做好生产流程和生产能力储备的有关工作。
应急备用水源准备
旱作区主要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在灌溉水源有限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灌水次数。遇到严重干旱,则采取临时抗旱措施。地下水埋深较浅、开采容易的地方,积极打井抽取地下水,扩大旱田节水型农业;在水资源比较短缺和提水成本较高地区要因地制宜,修筑坑塘等雨水集蓄工程,拦蓄地表水, 储备应急抗旱灌溉水源。
应急队伍保障
在抗旱期间,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工作。抗旱服务组织在干旱时期直接为农民提供灌溉、生活用水、机具维修、设备租赁、抗旱物资供应等有关服务。
宣传与培训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需要统一组织抗旱知识培训。培训范围为参与抗旱的技术人员、有关各村(居)全体干部。 培训工作应做到合理规范课程、考核严格、分类指导,保证培训工作质量。主要对节水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和抗旱技术进行培训。同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
附则
编制、审查与审批
镇抗旱预案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编制,报镇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执行。经批准的抗旱预案,报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备案。
预案修订
抗旱预案启用后,应当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予以修订、完善。修订后的抗旱预案需按原程序报批。
2022 年 XX 省农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为做好汛期农业防灾减灾的相关工作,全力以赴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特制定本方案。
一、气候状况预测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气象局会商预测,2022 年 6 月至2022 年 9 月,全省农业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等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发生区域性、阶段性的洪涝、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较高,可能会对全年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一)西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偏重。预计汛期毕节市大部、六盘水市北部气温略低 0.1~1.0℃,热量条件总体偏差,玉米、大豆等秋收作物成熟收获期可能推迟。毕节市、六盘水市、安顺市西部及黔西南州西部等西部地区降水量在900~1200 毫米之间,较常年偏多 1~3 成,局地洪涝、低温
阴雨等气象灾害偏重发生,可能会影响秋收作物的颗粒归仓。马铃薯、玉米、大豆、高粱等秋收作物病害发生风险较高。
(二)东、南部地区高温干旱灾害偏重。汛期黔东南州大部、黔南州东北部、铜仁市南部降水量在 350~600 毫米,
降水偏少 2~5 成,7 月中旬后期开始,区域性干旱将逐步发展,其中铜仁市南部、黔东南州及黔南州东部等地有中等略偏重程度的干旱发生,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偏多 1~ 4 天,发生水稻高温热害的风险较高,农作物虫害重于病害。
(三)北部地区洪涝灾害偏重。汛期铜仁市北部、遵义市北部等省的北部边缘地区降水量在 900~1200 毫米,较常年偏多 1~3 成,其中夏季(6 月至 8 月)遵义市大部、贵阳市北部、铜仁市西北部降水偏多 2~5 成,局地可能发生极端性强降水,洪涝灾害风险高,田间高湿易诱发水稻、玉米、 大豆、辣椒等作物病虫害。
二、应急预案
(一)监测预警。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与气象、应急、 水利等部门建立稳定畅通的会商机制,第一时间掌握灾害性天气发生变化趋势,根据各地苗情、墒情、灾情的发展动态, 认真研判灾害性天气防范的重点区域和措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农推、植保、果蔬、畜牧、 渔业等技术专家,深入基层实地指导群众开展防灾减灾。
(二)信息发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要会同气象部门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短视频、短信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类型、预计影响范围、持续时间、警示事项、防范措施等。要将灾害预警信息传达至乡、村及农户,让农民知道防什么、怎么防, 提早做好应对准备。
(三)灾情调度。汛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 24 小时
值班制度,第一时间掌握灾害发生程度、发生区域,逐级上报至省农业农村厅,为科学研判应对措施提供准确参考。
(四)响应分级。根据《XX 省气象灾害预警分级标准》及《XX 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针对干旱、冰雹、洪涝等气象灾害事件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一般由低到高设定为一般(Ⅳ级)、较大(Ⅲ 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等级。
(五)响应措施。
Ⅳ
、
Ⅲ
级应急响应措施
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和灾情。
组织技术专家组提出防御意见和方案。
检查各项防御措施的落实情况。
灾后,及时核查核实受灾情况,并报上级部门;
组织技术专家组指导灾区立即开展灾后生产恢复指导。
根据灾区需求,调剂、调运救灾物资工作。配合农
业保险机构及时进行勘损,确定理赔方案及早拨付理赔资金。
Ⅱ
级应急响应措施
省农业农村厅主持会商,部署应急工作,及时将
有关情况报告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指导和督促各市
(州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