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3-07-18 12:46:21 2022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汇编(15篇)
- 2023-05-06 10:47:41 2023年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汇编(3篇)
- 2022-11-13 15:58:24 2022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汇编(38篇)
- 2022-11-13 15:58:24 2022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汇编(11篇)
- 2022-06-18 12:28:56 汇编420-2022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11篇
- 2022-09-03 00:40:39 汇编1171-2022年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8篇
- 2022-05-06 21:17:30 20篇防汛工作领导讲话、工作方案、应急预案、简报信息材汇编
- 2023-05-11 12:08:54 (7篇)各单位防汛防洪应急预案参考汇编
- 2022-05-06 21:17:30 20篇防汛抗旱有关领导讲话、工作方案、应急预案、信息简报等全套资料
- 2024-04-07 10:41:18 (10篇)X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汇编
- 2023-03-18 11:11:51 (10篇)2023年防洪防汛安全应急预案通用模板
- 2023-03-30 11:34:24 (3篇)关于学校防汛抗洪应急预案通用范文
- 2023-07-18 12:46:21 应急局局长和副局长讲话汇编(15篇)
- 2023-04-04 10:47:02 (9篇)关于农村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模板
- 2023-03-29 08:45:04 (3篇)关于学校防汛抗洪应急预案通用范文

2022年度XX县XX镇抗旱工作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适应新时期抗旱工作需要,增强干旱风险意识,落实抗旱工作各项措施,提高全镇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减轻因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3)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4)坚持依法抗旱的原则。
(5)坚持科学、合理、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镇行政区域内的各村(居)全面抗旱工作。
2 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情况
2.1.1地理位置、面积
我镇位于XX县中部县城所在地,总面积120平方公里。
2.1.2我镇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程在32.5-26.2m之间。北部为平原岗地占全镇耕地的三分之二,面积约四万多亩,南部为谷河洼地面积约二万多亩。北部陶孜河东西方向穿越我镇冷庙、王庄、双碑、腰庄四行政村(居),中部界南河由西北经县城向东南方向流我镇经赵庄、骆庄、城西、冷寨、淮河、南关、薛集、城南、民安九行政村(居),南部谷河为我镇刘楼、三强、阜西、苗寺、民安、顺河六村(居)与公桥、龙王、王化三乡镇交界河。大部分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连片,适宜机耕,总体来说存在大平小不平现象。
2.1.3我镇地处淮北平原南部,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主要特点:雨热同期,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雨雪较少;春季回暖迅速,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高温高湿;秋季降温快,气候凉爽。易形成旱灾。从近年来统计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雨量有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我镇年降水量为839.6mm,2010年我镇年降水量仅582.5mm,2011年XX镇全年降雨为529.7mm,2012年XX镇全年降雨为759.5mm,而且年际变化大,年内降水分配很不均匀,降水集中在6—8月份。特别是近几年,干旱时间较长。2020年干旱时间近4个月、2021年干旱时间5个多月。
2.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2.1行政区划与人口
全镇共辖12个行政村、居,16个社区居委会。
2.2.2 经济概况
全镇GDP11.8亿元,耕地总面积为60648亩,有效灌溉面积43350亩,播种面积60648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112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536亩,复种指数为1.7。粮食产量为4万吨,经济作物产量1.8万吨。
2.3 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现状
根据全镇水资源评价,我镇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约为92万m3,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56万m3,扣除重复计算量,全镇灌溉可用水资源总量为117万m3。我镇干旱年平均灌溉取水量约为130万m3,用水不足部分靠开采中深层地下水补充。
2.4旱灾概况
2.4.1旱灾简况、规律和趋势
十年九旱、旱涝交替是我镇自然气候的主要特征。从1999年至2012年的13年中,有11年发生不同程度旱情。另外2年,分别是2003年,2007年、2020年发生涝灾。近年来,干旱形势更加严峻。
根据历年来气象资料统计,干旱类型大致分为春旱、冬旱两种。冬干春燥、雨雪偏少、十年九旱是基本特点。近年来,由于大量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机井的建设,提高了抗旱能力,一般中小旱情已得到控制。
2.4.2旱灾影响
由于连年干旱少雨,地表水十分有限,造成地下水不断超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工农业用水成本攀升,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阻碍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2.5抗旱能力
2.5.1抗旱工程体系
针对当地十年九旱、小旱不断、大旱隔几年就发生一次的特点,兴修水利,形成了中北部以井灌为主,南部谷河站灌区以地表水灌溉为主的灌溉体系。
(1)、机井。全镇共有井1180多眼,其中机井580眼,小口井600多眼,是我镇主要供水设施,城乡人畜用水、工业用水及农田灌溉绝大部分靠地下水。
(2)、灌溉站。全镇现有付庄、后谷、李庄和苗寺四座可用电灌站,站灌区面积为2700亩。
2.5.2抗旱非工程体系
2008年以来有关各村(居)成立了抗旱服务队,是由群众自愿参加组成的团体,在镇村两级组织的指导下,其职责是:为外出打工户或缺少劳力户采取有偿和义务相结合形式为这部分群众进行抗旱、维修抗旱设备、推广抗旱新技术等。
3 指挥体系及职责
3.1指挥体系
为加强对抗旱减灾工作的统一协调指挥,镇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县委常委、镇党委书记王振任政委,镇长朱文峰任指挥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指挥长,镇党政办、综治办、财政所、农综站、水利站、民政办、统计站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综站。办公室主任由农综站站长赵剑峰兼任。
3.2职责
3.2.1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责
(1)在镇委、镇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相关决定、指令;
(2)组织召开抗旱工作应急会议,根据气象预报,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
(3)制定各项抗旱措施,落实抗旱物资和经费;
(4)统一指挥全镇的抗旱工作,组织相关部门按本预案规定职责对受灾村(居)进行抗旱救灾。
3.2.2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抗旱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及时了解、掌握旱情、灾情和水利灌溉工程运行状况,发布旱情、灾情简报;
(3)及时向指挥部主要领导提出防汛抗旱决策参谋意见并具体实施抗旱工作;
(4)传递上级抗旱救灾工作指令,了解救灾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各项抗旱救灾措施的落实;
(5)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防汛抗旱物资的储备、管理和防汛抗旱资金的分配工作;
(6)处理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4 预防及预警
4.1预防
4.1.1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
(1)旱情信息监测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及时准确收集旱情信息,加强监测。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涉及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将结果及时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主要领导汇报。
(2)旱情报告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按照规定上报受旱情况。遇旱情急剧发展时应及时加报,抗旱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防汛抗旱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凡经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采用和发布的旱灾、工程抢修等信息,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4.1.2预防措施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明确旱情发生前的防范措施,加强抗旱设施的检查维修,制定抗旱水源调度方案、节水限水方案,在不影响防汛的情况下,利用渠道、坑塘等设施尽可能多地储蓄水量,以作备用,补充抗旱水源不足。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工程发挥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行非工程节水措施,减少作物灌溉用水,提高作物产量。建立墒情测报系统,及时准确地了解旱情动态和发展趋势。推广运用具有抗旱增产效果的药剂,提高作物自身抗旱能力。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以防范干旱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4.2预警
4.2.1干旱预警
干旱预警等级主要参考《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中的旱情评定指标确定,分为四级:即Ⅰ级预警(特大干旱)、Ⅱ级预警(严重干旱)、Ⅲ级预警(中度干旱)和Ⅳ级预警(轻度干旱)。
Ⅰ级预警:全镇作物受旱面积达80%以上,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持续无有效降雨日数60天以上,造成饮水困难人数占农业人口10%以上。
Ⅱ级预警:全镇作物受旱面积达到60%至80%,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持续无有效降雨日数41至60天,造成饮水困难人数占农业人口8%以上。
Ⅲ级预警:全镇作物受旱面积达到40%至60%,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持续无有效降雨日数26至40天,造成饮水困难人数占农业人口6%以上。
Ⅳ级预警:全镇作物受旱面积达到20%至40%,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持续无有效降雨日数15至25天,造成饮水困难人数占农业人口的4%以上。
Ⅰ—Ⅳ级干旱预警颜色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 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根据特大干旱、严重干旱、中度干旱和一般干旱的干旱灾害分级,启动相应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应急响应行动。应急响应等级与干旱预警等级相对应。接到干旱预警,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
5.2工作会商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指挥长主持会商,召开会商会议,指挥部全体成员参加,分析旱灾情发展动态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视情况立即启动镇抗旱预案,分阶段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应急工作,并发出抗旱紧急通知,要求各村(居)、各部门及广大群众立即行动起来,投入抗旱救灾工作。
5.3工作部署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主持召开抗旱专题会议,部署抗旱工作,根据需要宣布进入不同的抗旱期,下发紧急通知,组织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协助灾区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5.4部门联动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各单位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按照要求,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迅速上岗到位,靠前指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按照预案迅速投入抗旱工作。
5.5协调指导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协调指导抗旱工作。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确保生产生活用水,科学合理调配水源,加强水源管理和灌区工程管理,及时配备应急水源工程,因地制宜地搞好调度。为灾区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水源保障。
5.6宣传动员
做好抗旱宣传工作,利用广播、手机、短信等载体向农民群众及时通报旱灾发展情况,宣传抗旱救灾先进经验及抗旱救灾工作中所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激发广大群众的抗旱积极性,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来,减轻旱灾损失,取得抗旱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5.7响应结束
当干旱灾害和旱情得到有效控制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可视情况宣布响应结束。
6 后期处置
干旱灾害发生后,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恢复生产等善后工作。
7 保障措施
7.1物资保障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按规定储备一定数量的抗旱物资,以备发生旱情调用,并做好生产流程和生产能力储备的有关工作。
7.2应急备用水源准备
旱作区主要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在灌溉水源有限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灌水次数。遇到严重干旱,则采取临时抗旱措施。地下水埋深较浅、开采容易的地方,积极打井抽取地下水,扩大旱田节水型农业;在水资源比较短缺和提水成本较高地区要因地制宜,修筑坑塘等雨水集蓄工程,拦蓄地表水,储备应急抗旱灌溉水源。
7.3应急队伍保障
在抗旱期间,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工作。抗旱服务组织在干旱时期直接为农民提供灌溉、生活用水、机具维修、设备租赁、抗旱物资供应等有关服务。
7.4宣传与培训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需要统一组织抗旱知识培训。培训范围为参与抗旱的技术人员、有关各村(居)全体干部。培训工作应做到合理规范课程、考核严格、分类指导,保证培训工作质量。主要对节水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和抗旱技术进行培训。同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
8 附则
8.1编制、审查与审批
镇抗旱预案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编制,报镇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执行。经批准的抗旱预案,报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备案。
8.2预案修订
抗旱预案启用后,应当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予以修订、完善。修订后的抗旱预案需按原程序报批。
2022年XX省农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2、本文档共计 359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