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3-07-18 12:46:21 马克思异化批判思想的辩证意蕴及当代启示
- 2023-03-27 11:16:15 党课: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中的资本逻辑批判及其现实启示
- 2023-03-26 12:36:57 党课讲稿: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中的资本逻辑批判及其现实启示
- 2023-07-18 12:46:21 马克思廉政建设观及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启示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若干特点及其当代政治启示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建党百年视域下杨匏安政治忠诚品格及其当代启示探析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对马克思主义“边缘论”的批判及其反思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三重维度及当代启示
- 2023-07-18 12:46:2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政治与经济关系的探索历程与启示
- 2023-07-18 12:46:21 《资本论》中的现代个人批判及其政治哲学意蕴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演进逻辑及现实启示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马克思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2023-07-18 12:46:21 论马克思的劳动自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青年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还原、批判与超越
- 2024-02-28 15:21:44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

【党课讲稿】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文化作为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引领,在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中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总体上取得了繁荣发展,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文化的困境和矛盾,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产品及其文化形态的资本化和商品化,使文化的高雅旨趣受制于生产过程与市场逻辑,交换价值开始掌控人们对文化的接受,出现了工具依赖中的文化疏离以及经济繁荣中的思想矛盾的悖论,导致人们“心为物役”的窘境不断涌现,成为制约社会发展进步的障碍。这种文化发展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相违背,也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相适应。如何改变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种不良现象,使文化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发展壮大的滋养?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和学习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困境和危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是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逻辑起点
“文化批判就是在对文化本质和一般规律把握的基础上,对特定社会的各种文化形态体现的价值理念和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反思和批判”[1],其目的是建立新的观念体系,重塑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自工业文明以来,资本主义社 会的文化现象就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更是现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西方文化批判的历史来看,黑格尔把辩证法引入传统文化,批判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为现代文化批判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此基础上, 费尔巴哈把肉体的人引进传统文化当中,展开了对宗教具有革命意义的文化批判。但由于黑格尔把作为出发点的事实当作现象,“现实性不是被看作这种现实性本身,而是被看作某种其他的现实性。”[2]11]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他的辩证法仍然是纯粹概念性质的,费尔巴哈虽然提出了现实的人,但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对对象、现实和感性只是从客观的事物本身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他宗教批判中的人也变成了脱离感性活动的抽象的人。这种仅仅停留在观念领域中、以抽象的形式对旧有的观念体系和思维方式展开的批判,并“不是真正的否定,也不是真正的扬弃, 充其量也只是打着批判招牌的一种文化改良主义。”[3]9-13
人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确立其文化批判思想的一般基础。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离开物质生产及其一定形式来谈论 文化及其批判不同,马克思说:“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4]66-67 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来考察人与文化的本质规定,分析文化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开辟了文化批判的科学道路,构建了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批判观。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曾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通过这种生产,自然 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4]46-47 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不同,动物的活动只是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一种本能, 而人通过生产劳动不仅能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还能把自己的目的、愿望和需要客体化到劳动对象上,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美的规律去打造劳动对象,创造出与自然世界不同的文化世界。正是在长期的物质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 不仅直观的器物形态的物质文化是实践活动的结果,而且思想、观念、意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受生产规律的支配。马克思从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来说明人的劳动本质,并从人的劳动(实践)本质出发,来阐明文化的本质及其 产生发展的过程,揭示了思想、观念、意识等精神现象的现实物质基础,说明了思想、观念、意识等精神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类生产生活及其方式在思想观念中的反映和精神体现。没有人的现实生活,没有人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物质交往,就不可能有人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就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全部社会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5]32 可见,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不论是人们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交往等社会实践活动建构起的物质世界及社会结构,还是科学、哲学、艺术等所建构起的自觉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的“自由自觉”类本质活动的对象化,都是人的文化创造。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