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3-07-18 12:46:21 伟大建党精神研究:述评与展望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研究述评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研究述评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2021年度中共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述要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研究:论域、特点与展望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意识研究述评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实践理路研究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研究述评及展望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述评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述评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党的十九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评

[摘 要]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提出并阐释“四个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的自信。三年来,学术界围绕文化自信的背景和依据、内涵和结构、价值和意义、挑战和路径等维度阐述文化自信命题,对于完善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引领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文化复兴具有启示意义。同时,学术界也存在诸如混淆相关概念、缺乏实证分析、历史线索薄弱、疏于分析矛盾、路径选择稍窄等问题,需要辨清文化自信的内涵外延,梳理重建文化自信进程,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内政外交国防等多方位、全领域拓展文化自信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研究述评;研究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建党 95 周年大会上正式提出“四个自信”以来,学术界对文化自信研究和阐释,出现井喷式增长。主要代表性著作有以下几种类别。一类是从文化建设史阐述文化自信。如蔡武主编的《筑牢文化自信之基——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40 年》,欧阳雪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一类是从文化理论阐释文化自信。如陈先达著
《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耿超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张岂之主编《中华文化的底气》,王蒙著《王蒙谈文化自信》等。一类是从文化传播和影响力来阐述文化自信。如李建德、杨永利著《中国道路的文化自信》,王春雨主编论文集《文化自信与中国外国文学话语建设》等。就期刊网来说,据不完全统计,以“文化自信”检索,2016 年约有 1469 篇,2017 年约有 3503 篇,2018 年约有 4141 篇;以“文化自信”和“习近平”检索,2016 年约有 263 篇,2017 年
约有 495 篇,2018 年约有 428 篇。研究综述有向玉珍、殷文贵的《近年来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述评》等。学术界围绕文化自信提出的背景和依据,文化自信的内涵和结构,文化自信的价值和意义,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和提升路径等展开研究。
一、文化自信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一)文化自信提出的社会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日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P18“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33
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是文化自信提出的社会背景。曲青山认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大势,是文化自信的国际背景;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发展黄金期、矛盾凸显期叠加交织,是其国内背景; 执政党面临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其政党背景;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记忆,是其历史背景。[2]陈晋认为,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但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并没有改变;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前所未有;在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需要文化自信作为精神标识和精神准备。[3]沈壮海认为,涵养文化自信,是面对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提出的现实问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自卑、自觉到自信的历史问题;是面对世界格局和综合国力竞争大势的时代课题;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自强的内生问题。[4]
(二)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和实践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引领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大通过的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