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门分类调研报告【讲义文稿】审美人类学视域下广西杂技的非遗文化研究
公文写作

文档

16071

关注

11

好评

99.8%
DOCX

【讲义文稿】审美人类学视域下广西杂技的非遗文化研究

【讲义文稿】审美人类学视域下广西杂技的非遗文化研究 [摘 要] 杂技作为表演艺术门类之一,于劳动中起源,于游戏、娱乐、祭祀等活动中发展,因其生发情境的独特性, 造就了其蕴含本土文化、民族特色的审美及创意。其中,当代的广西杂技中仍可见丰富的非遗元素,以祭祀为语境、以仪表为表达载体、以民间神话故事融入创...
阅读 406 下载 31 大小 29.65K 总页数 0 页 2023-07-18 分享

相关推荐

下载文档
/ 0
全屏查看
【讲义文稿】审美人类学视域下广西杂技的非遗文化研究
还有 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讲义文稿】审美人类学视域下广西杂技的非遗文化研究

 

[摘 要] 杂技作为表演艺术门类之一,于劳动中起源,于游戏、娱乐、祭祀等活动中发展,因其生发情境的独特性, 造就了其蕴含本土文化、民族特色的审美及创意。其中,当代的广西杂技中仍可见丰富的非遗元素,以祭祀为语境、以仪表为表达载体、以民间神话故事融入创意,都彰显了其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书写、民族精神的寄托及现代表达。以审美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广西杂技中的非遗特色,对保护活态的广西文化与创新杂技题材的排演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 值。

[关键词] 广西杂技;非遗文化;民族审美;传承与创新

 

20 世纪后期,随着美学与人类学交叉研究深入发展为融合研究,一门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得以形成,并被以王杰为代表的审美人类学学者定位为复合型交叉学科[1]。审美人类学,顾名思义,结合了美学与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既是人类学研究的深化,又是美学新形态的建构,该学科的建设对人类学与美学学科的发展亦具有重要的意义。审美人类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层次是特定区域族群的审美实践和审美文化创造性成果,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揭开特定区域族群文化中被遮蔽的审美感知方式,激扬符合美的规律的

 

文化创造原则,建构充溢审美氛围的生存环境”[2]。杂技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它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区别于国外的马戏表演,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使其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其中,广西杂技凭借在得天独

♘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成为中国杂技中闪耀的一员,从 20 世纪 30 年代发展至今所呈现的杂技形式及节目都极具浓郁的地域美学色彩和非遗特色。2020 年,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申报的游艺与杂技项目壮族抢花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此可 见,杂技并非为人所特定设置或早已完成的独立的艺术, 而是发端于生活的各个场景之中,并作为一种审美和艺术的物质基础而留存与发展。因此,从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 将广西杂技的非遗文化研究聚焦于杂技的艺术情境中,在杂技的艺术发生场域中考察广西杂技与本土民俗节庆、仪式等方面的关联性,以及广西杂技在本体上的历史嬗变和姊妹艺术的同源特征,对广西杂技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广西杂技的艺术情境与本体追溯

 

加入VIP
1、范文虽好,仅供参阅,请不要照搬!!!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享受更多尊贵服务

内群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进内部大秘交流群

活动

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