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纯粹实践理性批判与定言命令演绎
- 2024-06-04 12:42:01 读《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心得体会
- 2023-07-18 12:46:21 【反对形式主义体会文章】在实践中证明思维的真理性
- 2023-07-18 12:46:21 生命教育的价值与隐忧
- 2023-07-18 12:46:21 【党课讲稿】讲好国企思政课的几点思考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再谈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三大批判
- 2023-07-18 12:46:21 马克思异化批判思想的辩证意蕴及当代启示
- 2022-09-13 20:45:46 20220822【每日范文-理论】保持年轻干部应有的清澈和纯粹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公共行政学视野下官僚制理论的批判与启示
- 2023-07-18 12:46:21 易佳:做一名纯粹的“向上青年”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青年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还原、批判与超越
- 2023-07-18 12:46:21 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内容的要素关系探析
- 2023-07-18 12:46:21 泛道德化批判的远离与集体道德思想的坚守
- 2023-07-18 12:46:21 【中心组研讨发言】做“清澈和纯粹”的青年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马克思总体观的历史逻辑与批判向度

中译本序
[题辞]维鲁兰姆男爵培极《伟大的复兴》序
[献辞]致宫廷国务大臣冯·策特里茨男爵大人阁下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目录导言
Ⅰ.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Ⅱ.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 Ⅲ.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Ⅳ.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Ⅴ.在理性的一切理论科学中都包含有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原则Ⅵ.纯粹理性的总课题
Ⅶ.在纯粹理性批判名下的一门特殊科学的理念和划分
一、先验要素论
导言 先验逻辑的理念第一编 先验分析论第一卷 概念分析论
第一章 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线索第二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
第二卷 原理分析论
导言 论一般先验判断力
第一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第二章 一切粹知性原理的体系
第三章 把所有一般对象区分为现象和本体的理由
附录 由知性的经验性运用与先验的运用相混淆而引起的反思概念的歧义的注释第二编 先验辩证论
导言
第一卷 纯粹理性的概念
第二卷 纯粹理性的辩证推论第一章 纯粹理性的谬误推论第二章 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第三章 纯粹理性的理想
先验辩证论附录二、先验方法论
第一章 纯粹理性的训练第二章 纯粹理性的法规第三章 纯粹理性的建筑术第四章 纯粹理性的历史德汉术语索引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贯彻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或一条主线就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 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由 此可见,《纯粹理性批判》的使命是为真正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提供坚实可靠 的基础,而这样性质的“纯粹理性批判”虽然属于一般形而上学,但本身并不就是 形而上学,而只是形而上学的一种“入门”、“初阶”或“导论”。由于康德把只 涉及知识的先天要素即先天的知识形式而不涉及对象的一切知识都称为先验的知 识,所以他认为“纯粹理性批判”这样一种研究应称为“先验的批判”。②这种先 验的批判属于先验哲学,“它是先验哲学的完备的理念,但还不就是这种先验哲学 本身。”
《纯粹理性批判》全书除了序言和一个总的导言外,分为“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前者占全书约/的篇幅,是全书的主体部分,讨论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后者讨论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人类认识能力由作为接受性的直观能力的感性和作为自发性的思维能力的理性这样两类原则上不同而又彼此联系的认识能力构成,因而“先验要素论”就区分为讨论感性的先天要素的“先验感性论”和讨论(广义的)理性的先天要素的“先验逻辑”。由于人类的思维能力有知性、判断力和(狭义的)理性这样三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联结的环节,因而“先验逻辑”就区分为讨论知性和判断力的先天要素的“先验分析论”(“真理的逻辑”)——其中讨论知性的先天概念(范畴)的称为“概念分析论”,讨论判断力的法规即知性的先天原理的称为“原理分析论”
——和讨论理性的先验理念和先验幻相的“先验辩证论”(“幻相的逻辑”)。
导言提出了全书的总纲:纯粹理性批判的总任务是要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又扩展了知识内容的真正科学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 并将这个总问题分解为如下四个依次回答的问题:数学知识如何可能?自然科学如何可能?形而上学作为自然的倾向如何可能?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如何可能? 先验感性论阐明,只有通过人的感性认识能力(接受能力)所先天具有的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去整理由自在之物刺激感官而引起的感觉材料,才能获得确定的感性知识,空间和时间的先天直观形式是数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根据和条件。先验逻辑的导言阐明感性必须与知性结合,直观必须与思维结合,才能产生关于对象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因而必须有一门不同于形式逻辑的先验逻辑来探讨知性的结构及其运用于经验对象时的各种原理,包括这种运用的限度。先验逻辑立足于知识与对象的关系,即知识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思维形式,这标志着辩证逻辑在近代的萌芽。 先验分析论(真理的逻辑)中阐明了知性的先天概念和先
天原理是自然科学知识之所以可能的根据和条件。在概念分析论中,通过对知性在判断巾的逻辑机能(形式逻辑中一般判断形式的分类)的分析,康德发现丁知性的十二个(对)先天的纯粹概念即范畴;通过对范畴的“先验演绎’’则阐明了,知性从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出发,运用范畴去综合感性提供的经验材料,这是一切可能的经验和经验对象之所以可能的条件,从而证明了范畴在经验即现象的范畴内的普遍必然的有效性。原理分析论主要阐明了知性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于现象的法规:判断力是用普遍(规则)。去统摄特殊(事例)的能力;范畴运用于现象必须以时间图型为中介;通过时间图型把先天感性要素统摄于范畴之下所产生的先天综合判断就是知性的先天原理,亦即判断力的法规。依照范畴表, 知性先天原理的体系由“直观的公理”、“知觉的预测”、“经验的类比”和“一般经验思维的公设”所构成,而经验的类比中的“实体的持存性原理”、“按照因果律的时间相继的原理”和“按照交互作用律(在空间中)并存的原理”是作为自然科学的最根本的基础的三条最普遍的原理,也就是自然界(作为现象)的三条最普遍的规中译本序律。知性的先天原理只是对现象有效,对超越现象的自在之物或本体则无效,严格划分可知的现象和可思而不可知的本体的界限是“纯粹理性批判”的最根本的要求。 先验辩证论(幻相的逻辑)主要阐明了理性不可避免地要超越现象去认识超验的本体,由此产生的作为自然倾向的形而上学只不过是一些先验的幻相,而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康德在这部分的导言中指出,理性这种推理的能力由于要从有条件者出发通过推论去认识无条件者,这种自然倾向就成了先验幻相的来源和所在地,即它把由于推论的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有关无条件者的概念看作了有客观实在的对象与之相应的实体概念了。先验的理念就是理性关于这类无条件者(如灵魂、世界整体和上帝)的概念,这样三个先验的理念起着一种为知识的经验认识提供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以引导其不断前进、并达到越来越大的统一的调节性(范导性)的作用。纯粹理性的辩证推论就是理性力图运用只对经验、现象有效的范畴来认识上述三个无条件者即超验对象的推论, 这样的推论相应地有三种:关于灵魂作了含有“四名词”错误的“谬误推理”, 关于世界整体陷入了由两组截然相反的判断彼此对立冲突的“二律背反”,关于上帝则推出了一些无客观实在性的”先验理想”。所有这些都只不过是一些属于先验幻相的假知识而已。 先验方法论首先阐明,纯粹理性的经验使用虽然有正确使用的法规(知性的先天原理),但其理论的(思辨的、先验的)使用却没有法规可言,因而必须对其先验使用的方法(从定义出发的独断论方法、从正反两方争辩并互相证伪的怀疑论方法、还有假设和证明的方法等四个方面)加以“训练”, 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以限制纯粹理性扩充到町能经验之外的倾向,从而为建立一种有关经验或现象的“内在的’’自然形而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其
中译本序次阐明,与纯粹理性的理论的使用相反,其实践的使用则是有正确使用的法规的,这就是道德法则;那些理论理性所不能认识的超验的对象如自由意志、 灵魂不朽和上帝,可以成为实践理性所追求的对象,因而对它们有“实践的知识”, 即信念或信仰,这就为人类道德生活和幸福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至善”提供了前提,这就说明一种超验的道德形而上学是可能的。此外,康德还从“纯粹理性的建筑术”出发,说明了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的总体构成(以“批判” 为导论,以自然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为主体),特别是自然形而上学的总体构成。
第 一 版 序 人类理性在其知识的某个门类里有一种特殊的命运,就是:它为一些它无法摆脱的问题所困扰;因为这些问题是由理性自身的本性向自己提出来的,但它又不能回答它们;因为这些问题超越了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 人类理性陷入这种困境并不是它的罪过。它是从在经验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同时又通过经验而充分验证了其运用的有效性的那些基本原理出发的。借助于这些原理,它(正如它的本性所将导致的那样)步步高升而达更遥远的条件。但由于它发现,以这种方式它的工作必将永远停留在未完成状态,因为这些问题永远无法解决,这样,它就看到自己不得不求助于一些原理,这些原理超越一切可能的经验运用,却仍然显得是那么不容怀疑,以至于就连普通的人类理性也对此表示同意。但这样一来,人类理性也就跌入到黑暗和矛盾冲突之中,它虽然由此可以得悉,必定在某个地方隐藏着某些根本性的错误,但他无法把它们揭示出来,因为它所使用的那些原理当超出了一切经验的界限时,就不再承认什么经验的试金石了。这些无休止的争吵的战场,就叫作形而上学。 曾经有一个时候,形而上学被称为一切科学的女王,并且,如果把愿望当作实际的话,那幺她由于其对象的突出的重要性,倒是值得这一称号。今天,时代的时髦风气导致她明显地遭到完全的鄙视,这位受到驱赶和遗弃的老妇像赫卡柏①一一样抱怨:modoAIX maxlma reiuiii.tot generis natjsque potens-nunc trahor exul, inops- Ovid. Metam.
② 最初,形而上学的统治在独断论者的管辖下是专制的。不过,由于这种立法还带有古代野蛮的痕迹,所以它就因为内战而一步 步沦为了完全的无政府状态, 而怀疑论者类似于游牧民族,他们憎恶一一切地面的牢固建筑,便时时来拆散市民的联盟。但幸好他们只是少数人,所以他们不能阻止独断论者一再地试图把这种联盟重新建立起来,哪怕并不根据任何在他们中一致同意的计划。在近代,虽然一度看来这一一切争论似乎应当通过(由著名的洛克所提出的)人类知性的某种自然之学(Physiologie)来作一个了结,并对那些要求的合法性进行完全的裁 决;但结果却是,尽管那位所谓的女王的出身是来自普通经验的贱琵,因而她的
非分要求本来是 理应受到怀疑的,然而,由于这一世系事实上是虚假地为她捏造出AX 来的,她就可以仍然坚持她的要求,这就使得一切又重新坠入那陈 旧的、千疮百孔的独断论中去,并由此而陷入到人们想要使科学摆 脱出来的那种被蔑视的境地。今天,当一切道路(正如人们所以 为的)都白费力气地尝试过了之后, 在科学中占统治的是厌倦和 彻底的冷淡态度,是浑沌和黑夜之母,但毕竟也有这些科学临近改 造和澄清的苗头,至少是其序幕,它们是由于用力用得完全不是地方而变得模糊、混乱和不适用的。 因此,想要对这样一些研究故意装作无所谓的态度是徒劳的,这种研究的对象对于人类的本性来说不可能是无所谓的。上述那些伪称的冷淡主义者也是这样,不论他们如何想通过改换学院语言而以大众化的口吻来伪装自己,只要他们在任何地方想到某物,他们就不可避免地退回到他们曾装作极为鄙视的那些形而上学主张上去。然而,这种在一切科学繁盛的中心发生并恰好针对着这些科学的无所谓态度——这些科学的知识一当它们能够被拥有,人们就无论如何也不会对之有丝毫的放弃——毕竟是一种值得注意和深思的现象。这种态度显然不是思想轻浮的产物,而是这个时代的成熟的判断力①的结果,这个时代不能够再被虚假的知识拖后腿了,它是对理性的吁求,要求它重新接过它的一切任务中最困难的那件任务,即自我认识的任务,并委任一个法庭, 这个法庭能够受理理性的合法性保障的请求,相反,对于一切无根据的非分要求, 不是通过强制命令,而是能按照理性的永恒不变的法则来处理,而这个法庭不是别的,正是纯粹理性的批判。 但我所理解的纯粹理性批判,不是对某些书或体系的批判,而是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是就一切可以独立于任何经验而追求 ① 人们时常听到抱怨当代思维方式的肤浅和彻底科学研究的沦落。但我看不出那些根基牢固的科学如数学和物理学等等有丝毫值得如此责备的地方,相反,它们维护了彻底性的这种古老的荣誉,而在物理学中甚至超过以往。而现在,正是同一个彻底精神也将在另一些知识类型中表明其作用,只要我们首先留意对它们的原则加以校正。在缺乏这种校正的情况下,冷淡、怀疑,最后是严格的批判,反倒是彻底的思维方式的证据。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通常.宗教凭借其神圣性,而立法凭借其权成,想要逃脱批判。但这样一来,它们就激起了对自身的正当的怀疑,并无法要求别人不加伪饰的敬重,理性只会把这种敬重给予那经受得住它的自由公开的检验的事物。——康德 的知识来说的, 因而是对一般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进行裁决,对它的根源、范围和界限加以规定,但这一切都是出自原刚。现在我走上了这条惟一留下尚未勘查的道路, 我自认为在这条道路上,我找到了迄今使理性在摆脱经验的运用中与自身相分裂的一一切谬误得以消除的办法:对于理性的这些问题,我不是例如通过借口人类理性的无能而加以回避,而是根据原则将它们完备地详细开列出来,并在把理性
对它自己的误解之点揭示出来之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使理性完全满意的解决。虽然对那些问题得出的回答根本不是像独断论的狂热的追求者们所可能期望的那样;因为这些人除了我所不在行的魔法的力量之外,没有什么能够,使他们满足。 然而,这倒也并非我们理性的自然使命原来的意图;哲学的职责曾经是:消除由误解而产生的幻觉,哪怕与此同时还要去掉很多被高度评价和热爱的妄想。在这件工作中我把很大的关注放在了详尽性方面,我敢说,没有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在这里没有得到解决,或至少为其解决提供了钥匙。事实上,就连纯粹理性也是一个如此完善的统一一体:只要它的原则哪怕在它凭自己的本性所提出的一切问题中的一个问题上是不充分的,人们就只好将这个原则抛弃,因为这样一来它也就无法胜任以完垒的可靠性来处理任何其他问题了。 说到这里,我相信可以在读者脸上看出对于表面上似乎如此大言不惭和不谦虚的要求报以含有轻蔑的不满神态,然而,这些要求比起那些伪称要在其最普通的纲领中,证明例如灵魂的单纯本质或最初的世界开端的必然性的任何一个作者的要求来,还算是温和无比的。 因为这种作者自告奋勇地想要把人类知识扩展到可能经验的一切范围之外,对此我谦卑地承认:这种事完全超出了我的能力,相反,我只想和理性本身及其纯粹思维打交道,对它的详尽的知识我不可以远离我自己去寻找,因为我在我自身中发现了它们,在这方面我甚至已经有普通逻辑作为例子,即逻辑的一切简单活动都可以完备而系统地列举出来;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如果我抽掉经验的一切素材和成分,我凭惜逻辑可以大致希望有多大的收获。 在达到每个目标方面注重完备性的同时,也注重在达到一切目标方面的详尽性,这些并非任意采取的决心, 而是知识本身作为我们批判研究的题材的本性向我们提出的任务。 再就是确定性和明晰性这两项,这涉及到这门研究的形式,它们必须被看作人们对一个敢于做这样一种难以把握的工作的作者可以正当提出的基本要求。 谈到确定性,那么我曾经对我自己作过一项决定:在这类的考察中不允许任何方式的意见,一切在其中只是被视为类似于假设的东西都将是禁品,即使以最低的价格也不得出售,而必须一经发现便予以封存。因为每一种据认为先天地确定的知识本身都预示着它要被看作绝对必然的,而一切纯粹先天知识的规定则更进一步,它应当是一切无可置疑的(哲学上的)确定性的准绳,因而甚至是范例。我在这里自告奋勇所做的这件事在这一点上是否做到了,这完全要留给读者来判断,因为对于作者来说应做的只是提供根据,却不是判断这些根据在法官那里得出的结果。但为了不至于有什么东西不负责任地削弱了这些根据,所以倒是可以容许作者自己对那些容易引起一些误解的地方、即使它们只是涉及附带的目的,也加以注解,以便及时地防止在主要目的方面读者在其判断的这一点上哪怕只有丝毫的怀疑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不知道在对我们所谓知性的能力加以探索并对其运用的规则和界限进
行规定的研究中,有什么比我在题为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的先验分析论第二章中所从事的研究更重要的了;这些研究也是栽花费了最多的.、但我希望不是没有回报的精力的地方。但 这一颇为深入的考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涉及到纯粹知性的那些 对象,应当对知性的先天概念的客观有效性作出阐明和把握;正因 此这也是属于我的目的中本质的方面。另方面则是着眼于纯粹知 性本身,探讨它的可能性和它自身立足于其上的认识能力,因而是 在主观的关系中来考察它,但即使这种讨论对我的主要目的极其 重要,但毕竟不是属于主要目的的本质的部分:因为主要问题仍然 是:知性和理性脱离一切经验能够认识什么、认识多少?而不是: 思维的能力自身是如何可能的?由于后一个问题仿佛是在寻找某 个已给予的结果的原因,因而本身具有某种类似于一个假设的性 质(尽管如我在另一个地方将要指出的,事实并非如此),所以看 起来在这里的情况似乎是,由于我允许自己发表这种意见,我也就 不得不听凭读者发表另一种意见。在这种考察中我必须预先提醒 读者:即使我的主观演绎不能对读者产生我所期望的全部说服力, 但我在这里给予优先关注的客观演绎却会获得其全部的力量,必 要时单凭第 -页所说的东西就足可以应付了。① 最后,谈到明晰性,那么读者有权首先要求有凭惜概念的那种推理的(逻辑的)明晰性,但然后也可以要求有凭借直观的直觉的 (感性的)明晰性.即凭借实例或其他具体说明的明晰性。对于前 者我己给予了充分的注意。这涉及到我的意图的本质,但它也是 种偶然的原因,使得我未能考虑这第二个虽然不是那么严格但毕 竟是合理的要求。我在自己的工作进程中对于应如何处理这个问 题几乎一直都是犹豫不决的。实例和说明在我看来总是必要的, 因而实际上在最初构思时也附带给予了它们以适当的地位。但我 马上看出我将要处理的那些课题之巨大和对象之繁多,并觉得这 ① 此处页码为第一版页码,所标出的地方为“向范畴的先验演绎过渡”一节。——德文编者一切单是以枯燥的、纯粹经院的方式来陈述就已经会使这本书够庞大的了,所以我感到用那些仅仅是为了通俗化的目的而必要的实例和说明来使这本书变得更加膨胀是不可取的,尤其是,这本书决不会适合于大众的使用,而真正的科学内行又并不那么迫切需要这样一种方便,尽管这种方便总是令人舒服的,但在这里甚至可能引出某种与目的相连背的结果来。虽然修道院院长特拉松尝云①:如果对一本书的篇幅不是按页数、而是按人们理解它所需要 AXIX 的时间来衡量的话,那么对有些书我们就可以说,如果它不是这么短的话,它将会更加短得多。②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目的放在对宽泛但却结合于一条原则中的那个思辨知识总体的可理解性之上,那么我们就会有同样的正当理由说:有些书,如果它并不想说得如此明晰的话,它就会更加明晰得多。这是因为明晰性的辅助手段虽然在部分中有效⑨,但在整体中往往分散了,这样它们就不能足够快地让读者达到对整体的综观,倒是用它们
所有那些明亮的色彩贴在体系的结合部或骨架上,使它们面目垒非了,而为了能对这个体系的统一性和杰出之处下判断,最关键的却是这种骨架。 我以为,对读者可以构成不小的诱惑的是,将他的努力和作者的努力结合起来,如果作者有希望按照所提出的构想完整地并且持之以恒地完成一部巨大而重要的著作的话。现在,形而上学,按照我们在此将给出的它的概念,是一切科学中惟一的一门这样的科学,它可以许诺这样一种完成,即在较短的时间内,只花较少的、但却是联合的力气来完成它,以至于不再给后世留下什么工作,只除了以教学法的风格按照自己的意图把一切加以编排,而并不因 此就会对内容有丝毫增加。因为这无非是对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财 产的清单通过纯粹理性而加以系统地整理而已。我们在这里没有 忽略任何东西,因为凡是理性完全从自身中带来的东西,都不会隐 藏起来,而是只要我们揭示了它的共同原则,本身就会由理性带到 光天化日之下。对于出自真正纯粹概念的知识,任何经验的东西 或哪怕只是应当导致确定经验的特殊直观都不能对之产生丝毫影 响而使之扩展和增加,这类知识的完全的统一性,将会使这种无条 件的完备性成为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然的。Tecum hahita e noris, quam sit tihi crtallpellex. Persius.① 我希望这样一种纯粹的(思辨的)理性的体系在自然的形而 上学这个标题下被提供出来,这个体系比起这里的批判来虽然篇 幅还不及一半,但却具有无可比拟地更为丰富的内容。这个批判必须首先摆明形而上学之可能性的源泉和条件,并清理和平整全 部杂草丛生的地基。在这里我期待读者的是一位法官的耐心和不 偏不倚,但在那里则是一位帮手的襄助②和支持;因为,若是把该 体系的所有原则也都完全在批判中陈述出来, 属于该体系本身的 详尽性的毕竟还有:不要缺乏任何派生出来的概念,这些概念不能 先天地凭跳跃产生出来,而必须逐步逐步地去探寻,同样,由于在 那里概念的垒部综台已被穷尽了,所以在这里就额外要求在分析 方面也做到这样,这一切将是轻松的,与其说是工作,还不如说是消遣。 我只是对印刷方面还有一些要说明的。由于开印受到一些延迟,我只能看到大约一半的校样,在其中我虽然发现了一些印刷错误,但还不至于搞混意思,只除了一个地方,即第页倒数第行上,
①怀疑的应改为特殊的。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从第-页,都是用这样的版武编排
的,即凡是属于正题的都排在左边,凡是属于反题的别排在右边。我之所以要这样安排,是便于更容易将命题和对立命题相互加以比较。① 指第一版页码。—
—德文编者
第 二 版 序 对属于理性的工作的那些知识所作的探讨是否在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上进行,这可以马上从它的后果中作出评判。如果这门 科学在做了大量的筹备和准备工作之后,一旦要达到目的,就陷入 僵局,或者,经常为了达到目的而不得不重新同头去另选一条路; 又比如,如果那些各不相同的合作者不能像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