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马克思资本演绎逻辑视域的当今世界变局
- 2023-07-18 12:46:21 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从历史逻辑和实践经验中认识中国政治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再谈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三大批判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青年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还原、批判与超越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马克思总体观的历史逻辑与批判向度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对马克思主义“边缘论”的批判及其反思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公共行政学视野下官僚制理论的批判与启示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原则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培育网络公民道德理性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互动融合:组织领导实践的内在本质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经济理性抑或安全需求:城中村改造中农民行动考察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市场嵌入过程中“陌生关系熟悉化”的实践逻辑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演进逻辑及现实启示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行政问责法治化的构成要素及其现实面相的理性审思
【讲义文稿】纯粹实践理性批判与定言命令演绎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以下简称《奠基》)的第三章引起学界很大争议。康德在这一章对定言命令进行演绎,以说明定言命令的可能性。学界“标准的方式”是从理论的角度批评康德的演绎是失败的。如阿利森(H. E. Allison)认为,康德从理性在认识上的自发性转换到它在实践上的自发性,但他没有对这个转换做出论证。他引用了帕通(H. J. Paton)和亨利希(D. Henrich)的观点,指出康德在“论实践哲学的最后界限”这一节中强调无法解释纯粹理性如何能够是实践的,这说明演绎已经失败了,而且他可能意识到这种失败(1)参见[美]阿利森:《康德的自由理论》,陈虎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年,第 345-346 页。。盖耶(P. Guyer)批评康德把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只具有消极意义的本体概念做出了积极的使用(2)参见[英]盖耶尔:《康德》,宫睿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 232 页;Paul Guyer, Kant’s Groundwork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A Reader’s Guide, London: Continuum, 2007, pp.163-171.。舍内克尔(Dieter Schönecker)指出,康德的这个演绎是“本体论的伦理学基础论题”(Kants ontoethische Grundthese),这种论题基于知性世界及其法则在“本体论”上优先于感官世界及其法则(3)See Dieter Schönecker, Kant: Grundlegung III. Die Deduktion des kategorischen lmperativs, Freiburg /München: Karl Alber Verlag, 2016, S. 411-412.。
学界近年也出现新的解读模式。劳舍尔(Frederick Rauscher)认为,康德演绎的核心是行动者对自己作为理性存在者的确认(4)Frederick Rauscher, “Freedom and Reason in Groundwork III”, Kant’s Groundwork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A Critical Guide, ed. by Jens Timmerman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p. 223. 这里,他还列举了亨利希和阿默里克斯(Karl Ameriks),这种以理论的角度来理解这一章的方式是学界的主流。最近,刘凤娟从非逻辑的角度来理解康德对定言命令的演绎,从《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的理想的道德人格榜样来说明定言命令的可能性,从而批判主流学界的理论的解读。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在《奠基》这一文本内从实践的立场出发来理清楚这一问题。(参见刘凤娟:《作为纯粹榜样的第三者——定言命令式何以可能的非逻辑化路径》,《道德与文明》2021 年第3 期。)。克勒梅(Heiner Klemme)强调,康德对定言命令的演绎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进行的,他并没有试图从理论理性的角 度 来 给 出 一 种 演 绎 (5)Heiner Klemme, Kants “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 Ein 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Stuttgart: Reclam, 2017, S.173-221.。笔者赞同以实践的方式来理解定言命令的演绎。需要探讨的是,我们如何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康德对定言命令的演绎?笔者以目前有待于学界重视的《奠基》第三章第五节关于实践哲学的界限为基础来论证:第一,由于普通的人类知性在实践领域中出现自然辩证法,引发对定言命令有效性的怀疑,需要说明定言命令的可能性,导致纯粹实践理性批判成为必要;第二,纯粹实践理性批判通过三个问题确立了实践哲学的最终界限;第三,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着《奠基》第三章前三节,康德强调只能基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定言命令的演绎, 任何从理论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演绎的做法都超越了实践哲学的界限。从他所确立的界限来看,他确信这一演绎是成功的。如果我们试图从理论的角度理解这个演绎,在康德看来,我们就已经超出了实践哲学的界限。
一、为什么需要纯粹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在《奠基》的“前言”提到,这部著作的主要任务是寻求和确立道德性的最高原则。第三章是从“道德形而上学” 到“纯粹实践理性批判”,哪些章节属于纯粹实践理性批判?康德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与此相关,为什么要进行纯粹实践理性批判?批判与辩证法有关,如果理性在某个领域的运用中出现了辩证法,对理性的批判就成为必要的。正如思辨理性导致辩证法,使思辨理性批判成为必要的,如果纯粹实践理性导致辩证法,那么纯粹实践理性批判也会成为必要的。自然形而上学以思辨理性批判为基础,道德形而上学也需要以纯粹实践理性批判为基础。但是,康德没有以“纯粹实践理性批判”来命名这部题为《奠基》的著作。其理由有二:第一,纯粹实践理性批判应该显示理性在理论运用和实践运用中的统一,而到目前为止,康德还未能达到这种完备性;第二,由于在道德领域,即便最普通的知性也能够知道如何行动,所以“前一种批判并不像后一种批判那样极为重要”(6)[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注释本),李秋零译注,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6 页。。第一个理由涉及理性的统一性,暂且不论。笔者在此主要考察第二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