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南京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耦合机制研究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对乡村全面振兴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内卷化”及其矫正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高质量、高效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乡村振兴战略下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探析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新乡贤的类型学划分及其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新时代村干部群体特征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工作的百年进程及其经验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振兴的困境及应对
- 2024-06-21 14:21:48 讲义文稿:乡村振兴中的公共文化传播优化策略探讨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乡村振兴中的公共文化传播优化策略探讨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绘就“农村让城市更向往”的荷都图景
- 2023-07-18 12:46:21 【讲义文稿】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往往不能与发展相协调,普遍出现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问题。因此,要从多角度入手,转变农业生产结构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提高农民环保教育实现思维方式的“绿色化”、重构经济发展理念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化”、创新财政体制改革实现资金运行的“绿色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 生态治理 环境保护一、问题的提出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1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的内涵主体逐渐扩展到人类,人类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决定因素。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新时代生态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生存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国家层面上,生态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面持续,是促进国家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保证;在社会层面上,生态环境是保证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经过 40 年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困境,实現了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但是,这种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发展观念以“先污染后治理”为主导,政府为了追求高速发展和短期收益,选择大 肆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经济与环境冲突严重,工业化、化学污染和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经济发达的省份出现了众多的“癌症村”,如湖南省汉寿县百禄桥镇、湖南省石门县鹤山村、东莞市虎门镇远丰村等。这些“癌症村”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青山绿水变成了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污染之地,村民因群体性疾病而造成的非正常死亡率逐年增高,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农村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癌症村”等极端环境事件,强烈地警醒了人们,农村环境污染 已经成为威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对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已成为国家环境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2 ]如今, 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全方位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有效载体和基本单位,要以农村、农业、农民为着力点,加 快推进生态宜居建设。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学术界对于农村生态问题的研究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而随着农村环 境受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遭到不断破坏,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学者们逐渐将生态治理问题纳入到农村治理的范围中来,运用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对农村生态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农村生态问题提出了很多研究理论和实践方法。从生态治理体系来看,陈东等学者认为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力量、以乡镇企业为重点客体、以社会组织为桥梁纽带、以个体农户为核心依靠,综合多种手段统筹保护、 恢复、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维效益的整体优化。[3 ]雷明认为需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生态治理新格局。[4 ]从治理主体方面入手,朱俊瑞等提出农村生态治理中的多元主体要具备生态文明意识、绿色生活方式、合作伙伴关系、自觉的生态执行力和生态文明幸福观。[5 ]李桂兰等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城乡居民的支持与配合,要通过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改变知行不一的现象。[6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李咏梅认为应该加强农村环保法制建设,尽快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尤其是将保障农民环境权写入法律条文之中,为公众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行动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7 ]彭小霞认为应完善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规范体系、在立法上确立公民的环境权、健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公共参与机制。[8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农村作为经济和生态发展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农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障原始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本文在研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从物质性和精神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矫正措施,
重点突出农村生态治理的“绿色化”。探讨如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结构, 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生态治理水平,研究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村生态治理措施。
二、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
2、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